腊玛古猿化石地点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禄丰县,腊玛古猿化石地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又成为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位于距禄丰县城北9公里上石灰坝村后的庙山坡,东经102°3′22.1″,北纬25°13′12.5″,已划定的保护范围面积1.16万平方米。

该地点于1975年5月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并采集到一枚疑是“人牙”的化石,经云南省博物馆古人类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是中新世晚期距今800万年的古猿臼齿,和人类早期的演化历史有很密切的关系。1975年至1983年云南省博物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禄丰县文化馆组成联合发掘队,对该地点进行了十次科学发掘,共获得古猿的标本颅骨5具,下颌骨10件,上下齿列29件及牙齿600余枚、肩胛骨、锁骨各一块。同时,在同一地层还发掘出三趾马、嵌齿象、剑齿虎、大唇犀、熊、鹿、猪、河狸、水獭等动物化石109种。其中,1978年12月16日,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晚中新世古猿头骨化石,1979年9月5日,经新华社报道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

石灰坝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并未完全发掘,目前的发掘面积约2100平方米,但出土的古猿化石和动物化石,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发现的同类古猿化石和动物化石。这些珍贵化石标本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和科学依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际学术界针对禄丰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出土的古猿化石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展开激烈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禄丰腊玛古猿的种属被否定,科学家重新把它订立为新的属种——禄丰古猿。1998年,禄丰古猿的研究被列入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项目课题之一。2006年,在对石灰坝出土的古猿化石标本进行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徐庆华、陆庆五两位教授的专著《禄丰古猿――人科早期成员》,再次提出了“禄丰古猿是人科的早期成员,是人类的早期祖先”这一论点。这一论点仍不被部分科学家承认,问题的彻底解决,仍有待石灰坝更多、更重要的化石标本的发现来证明。

1976年3月,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公布为禄丰县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月,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腊玛古猿化石地点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征地20亩进行保护。1988年,建围墙540米,进行封闭保护。1991年,禄丰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对公众开放。

上一篇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上一篇 琅井历史文化名村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65630.html
禄丰县周边景点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禄丰世界恐龙谷(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国家地质公园 科普教育基地

世界恐龙谷景区是一处以“中国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石阶级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为依托,按国家4A旅游区标准而建的,集科普科考与观光娱乐为一体,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的科普旅游基地和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在这里走进恐龙王国,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的亿万年世界奇观。禄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内陆盆地,海拔1579米,盆地内遍布着厚达两公里的红色岩层,这片岩层经地质专家确认为侏罗纪时期的沉积。红层中较深的层位被称作下禄丰组。1938年,地质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脊椎动物化石采集家王存义在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
黑井古镇
黑井古镇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黑井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丰县城西北65公里龙川江畔,汉唐时代这里以产贡盐而闻名于世。云南产盐不多,黑井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黑井古镇历史悠久,经济繁盛,文化深韵,被誉为“失落的盐都、明清建筑的活化石”。黑井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墨迹佳句,清《康熙黑盐井志》对黑井的景致作了概括记述:“烟溪叠翠、南浦飞云、龙江夜月、凤岭朝晖、石门瀑布、金杨堆霞、巨浪惊天、晴岚铺玉、石桥红叶、春圃桃花、天台老树、东山大石、仙潭马迹、佛塔龙吟、绝峰砥柱、夹岸飞虹、云裹礁歌、半空钟声”。与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不同,黑井古镇多了几分古之悠悠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