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连云港桃花涧、抗日山烈士陵园、子午亭、东亚旅社、南城西山石刻、悟道庵石刻群、南城东山石刻群、古凤凰城门、甲子桥、徐福祠、南城城隍庙、南固山烟墩、双龙井、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海州文庙戟门、海州碧霞宫、海州钟鼓楼城门、南天门古关帝庙前山门、太白涧摩崖石刻、宿城仙人屋石刻,江苏省连云港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桃花涧桃花涧源自锦屏山马耳峰。千回百转汇集成滔滔涧水流下南坡。这里峰峦峻秀,春来遍开桃花,因以为名,现已开辟为新的旅游景点。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状石器,与日本九州出土的这类石器形制大体相同。据专家考证,那时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与连云港之间形成一条陆桥,两岸的古人类曾不断互相往来和交流。桃花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桃花涧西侧。遗址堆积物厚约2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通过采集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塔高14米,塔顶是一尊铁铸
子午亭位于连云区宿城乡虎口岭。僧振亚,法号炎灿,宿城法起寺住持。清末民初人,早年投身行伍。后出家为僧,田产、庄客与地方官绅多有结交,为实力人物。1926年建子午亭,四角形,全石结构。亭高3.8、檐边宽3.3、柱高1.6米。柱由方、圆形块石相间砌成,取“天方地圆”意。顶部由方块石叠涩砌成,九层,穹窿藻井。亭顶垒一扁球形石,高38、径52厘米,中有一圆形柱洞,径6厘米,南向亭额题“子午亭”三字,北向亭额题“瞻云就日”。两额款具“民国第一丙寅振亚建”、“丙寅年振亚题”。该亭结构严谨,作风古朴、自然。此对研究民国时期宿城一带佛教活动有一定参考
东亚旅社(含门前石板路)位于新浦区新市路35号。1919年由地方军阀-集资建成,故又名“白公馆”、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连体建筑。两层40余间、高约9米、砖木结构,门厅为欧式风格,置阳台、穿堂,东西两侧各砌圆柱形门柱,柱头为砖雕,雕以卷叶堆纹浮雕图案。院落内廊柱、廊沿、楼梯、扶手等,或雕刻或彩绘。楼梯设于西南、东北两角。南立面为西式门窗,院内为中式格扇门窗;门前铺设一段长约40、宽约6米的石板路。该处建筑对研究新浦地区的开发史,以及清末民初时期的都市建筑风格,有一定的价值。2001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
南城西山石刻位于新浦区南城镇西山。石刻分布在西山东南坡一块高约3、长约10米的不规则的花岗片麻岩上,从南到北共三处,南是“夕佳”两字,字径约50厘米,钱泳题;中是“俯瞰东溟”四字,字径33厘米,落款阳湖管干珍;北是民国三年南城地方名士举人武霞峰、武笏山的隶体三言诗刻,8行,行6字,款两行共24字。刻面90×120平方厘米。该刻对研究地方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清至民初的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1993年公布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连云区宿城乡悟道庵旧址。有民初题刻4处,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门处有“念佛成佛”、“别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亚、许鸿宾的题刻3处,字径40-50厘米,楷书;另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宽0.97米、额及边饰卷云纹,字径4厘米。山门内东壁嵌清顺治重刊《东海悟道庵碑》一通,碑文为《东海悟道庵碑记》字径2厘米,楷书,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海州知州杨凤等立,黄宣泰撰文。庵后井泉上西岩壁题“礼泉”二字,字径40厘米,东岩壁款署“民国八年许鸿宾”,楷书。此对研究云台山地区佛教活动、社会状
南城东山石刻群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山顶,分布在东山南峰和去玉皇宫沿路两侧及玉皇宫东南侧“徒然洞”一带。共有明、清、民国时期各种字体大小不一的石刻30多处。石刻的最大字径为68-55厘米,最小字径25-16厘米,内容多为赞咏自然风光。此石刻群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旅游事业的开发和书法艺术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山下小路,西至东山山脊分水岭,南至山脚下小路。
古凤凰城门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南首,现存的古凤凰城门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海州牧黄金韶修复,门额“古凤凰城”四字,字径50厘米。上款:“咸丰辛酉”,下款:“海州州牧黄金韶”。1958年凤凰城拆毁,城门留存。因城门漏水严重,1985年由省拨款维修。现城门东西长18.27、高6.14。城门洞高3、洞底长8.11米。门洞南北总长11.68米。城门券顶是由大砖砌成,其它均系石砌。城门西侧有石级踏步可通城门顶上。该建筑对研究云台山地区的早期开发和军事地位有一定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40米处,西30米
甲子桥位于海州区海州老东门外,据清《嘉庆海州志》载:该桥为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唐仲冕建,因建于甲子年,故名。桥为平桥全石结构,长10、宽3米,下有二个方形孔洞,保存完好。桥侧有弧额石碑一通,碑文:“甲子桥”三个大字,为唐仲冕楷书。桥东南侧有井一眼,清代开掘。桥下为甲子河故道,因是海州知州唐陶山倡导开掘,故又称“唐公河”。该建筑对研究清代海州的水利、交通、贸易等方面的历史都有很重要的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中环路边,西至涧沟外15米,南、北30米。
徐福祠位于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1982年,据经有关专家考证,此为秦方士徐福故里。相传村内有徐福故居遗址台地一处。1985年,赣榆县人民政府于原故址前立村碑一通,碑通高324厘米,宽86厘米,碑阳镌有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徐福村”三正楷大字,字径为28厘米。碑阴为赣榆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1988年在原徐福庙旧址上复建仿汉建筑“徐福祠”一座,同时落成大型徐福塑像一尊。徐福祠,占地400平方米,祠堂建筑132.6平方米。徐福祠,含徐福村碑,徐福河口,徐福种药地,徐福宅基地。徐福村的发现,对徐福及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起了重要
南城城隍庙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北山脚下,原址为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普照寺旧址。清康熙庚申年(1680年)重建。庙基东西宽40、南北长60米,庙舍共34间,三进,成中轴线对称面局。主体建筑为前、中、后三殿。三殿东西两侧都有侧门相通,并有东西配房。建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该建筑对研究地方民俗史有一定价值,为研究清初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固山烟墩位于连云区墟沟镇南固山烟墩山山顶,为防倭而筑。明洪武年间,东海营在此共设烟墩十座,此为“南固山烟墩”,有兵3名负责了望,倭寇来犯,升烟火报警。清代沿用。是台直径10、残高2米,外有护墙一围,直径约40、高1.5、厚1米,皆由石块垒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冯子材因张之洞奏请奉派来墟沟一带布防,曾巡视于此。此对研究中日关系史,明清防倭裁海等历史事件,有重要参考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双龙井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幸福南路双龙桥西侧,始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海州区人民政府于1964年10月改建。1980年10月重修。双龙井又名品泉。井南曾建有品泉亭。双龙井井口呈枷形、石砌、井口直径2米,深3米。因井内东西两壁有两个石雕龙头,水从龙咀流出,故名双龙井。井西有光绪三年碑刻一通,文为“双龙井”三字。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井对研究明清时海州古城区的市政设施情况和风俗民情有一定价值。
孔子相鲁会齐侯处位于赣榆县西北和山东接壤的夹山西南山麓。海拔320米。西北有“子贡山”,山上有“子贡晒书台”。据《春秋》载“(鲁)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载“公会齐侯祝其。实夹谷。孔子相。”据地方史乘考证。此处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明嘉靖大理寺正卿裴天礻右曾访此山。曾有“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诗句。明代曾在此建纪念建筑“圣人殿”、“圣庙”、“圣化亭”、“奎星阁”等。今唯存圣人殿基址。余均倾圯不存。另存明万历丙子(1576年)所立“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碑一道,完好无损。孔子为鲁相参与鲁定公与齐侯的夹谷山会盟,是春秋时
海州文庙戟门位于海州区海州中大街小学院内,现为教师办公室。戟门(亦称棂星门)是海州文庙的组成部份,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海州知州侯镗重修。戟门现存五间(包括门东耳房两间),在东西山墙内,各嵌明碑一块。按明《隆庆海州志》,明代戟门只三间,四面无墙壁(改办公室时加),东西无耳房。现存戟门,大部结构带有浓厚的清初风格。中大街小学曾出土刻有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年款的铜爵、铜章,故现存戟门大致是康熙年间的遗物,当然,也不排除有早到明代的可能.海州文庙是历代文人祭孔活动的地方,是古海州的最高学
碧霞宫位于海州区白虎山东麓,曾为海州砂轮厂仓库。碧霞宫现存二进院落,有大殿、后殿各东西三间,系砖木结构。据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鉴定,基本上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其西壁嵌有一块清顺治六年的《灯油田记》碑,可能是清初修理此建筑时砌入的,为考定碧霞宫的建筑年代提供了佐证。我市康熙七年大地震前的建筑已极为少见。碧霞宫是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它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建筑技术有重要的价值,也为进行抗震防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1992年碧霞宫大殿因需要前移20米。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根据《海州志》和此碑刻所载,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城砖长33、宽13、厚8厘米,也正和刻有洪武年款的海州城砖的形制相当。按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史书和明代《海州志》的记载,此门原为秦汉朐县城和南北朝朐山县城西门。在这一点上。它对研究古代海州建置
南天门古关帝庙前山门位于新浦区花果山乡花果山南天门北侧,现在是南天门小学。前山门通高约3.5米,宽1.3米。据地志和碑刻记载,古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三元宫的附属建筑。南京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鉴定,前山门依然保持着明末的建筑风格。在我市的古代庙宇建筑中,南天门古关帝庙前山门是康熙七年大震后仅存的最早建筑。它对研究古代建筑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抗震防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花果山街道:2013区划调整:撤销花果山乡,设立花果山街道办事处。花果山街道办事处驻大村居民委员会花果山北路26号,行政
太白涧位于连云区朝阳镇新县村。相传诗人李白曾游此,故名。涧内有一巨石,上镌“太白石”三字,无款。摩崖诗刻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为民国初年新县张百川题并书。石刻高300、宽450厘米,24行,宇径10厘米。诗的内容主要记太白涧的四时风景,诗刻的右上角被毁,余皆完好。乌龙潭石刻位于太白石西北二十余米处,五律四首,内容咏雾崖四时风景,光绪三十二年十月新县张百川题并书。诗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间巡视云台,督办海运,整理盐政,仙人屋诗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