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宁波宁国寺、慈溪金仙寺、溪隐庄古遗址、白云庄古遗址、陈君墓、汪秀林墓表、天兴庙碑记、严嵩山墓道石刻、宁波广福禅寺、金朴墓、灵威庙、诚应庙后殿、黄瑛墓道享亭、石窟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瑞光楼遗址、三成庙、翁文灏故居(高桥镇)、岐山祠堂、徐桂林墓前石牌坊、狮子山古墓群,浙江省宁波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宁国寺,位于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据乾隆《镇海县志》记载,宁国寺兴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原称宁国庵。民国八年(1919)由住持德善重修。后改称宁国寺,其住持由瑞岩寺方丈兼任。土地改革时,寺几乎被毁,仅存大殿一座,后被改作小学校。1991年5月,由住持妙增重建。1993年8月11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据清光绪《慈溪县》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静进庵」。唐干元年间(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
溪隐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水井底隔山土地堂。根据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范钦评传》载,范正辂葬鄞西水井底溪隐庄,土名隔山。范钦《天一阁集》有“溪隐山庄”诗多首,庄后有范正辂墓,范正辂正是范钦的后裔,所以溪隐庄无疑是范钦官场失意后的隐居之地。现溪隐庄地面建筑已毁,但遗址仅存的地基遗存已足够证明这里曾是庄院。今可见遗址中有前后三个基址,且后挡土墙较高,墙下中心有水池,整个遗址占地面积约1365平方米,现遗址表面已改为竹林。《明实录•世宗》卷四百八十九页载:“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壬子……吏部覆言:‘钦被劾,罪当行勘;伊
白云庄古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地面建筑已毁,主体坐西朝东,仅由前窄后宽四座平台构成,平台落差达2米,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位于第三层平台,呈北高南低的布局,现仅剩前檐和天井条石保存较好,最长4.50米,最短1.37米。“万氏自万斌至万文,三世四忠。”军人世家,万邦孚(1544-1628),受父万达甫之教,后袭世职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官至副总兵。其子万泰(1598-1657)始“弃累代戈矛之传,以文史代驰驱。”开创明末清初宁波文学风气,“谢绝交游,课子八人”,即对“斯年、程、祯、昌、选、大、备、同”八子的
陈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应山村朱家庄自然村,菩萨山的半山腰,系陈辛耕与陈志贤的合葬之墓。根据墓碑记载,为一座民国墓葬。墓坐北朝南,墓室成半圆,封土高约2米。墓室前墓碑有2块,左右并列,上面阴刻墓主人的名字。墓志铭位于2块墓碑之间,梅园石雕刻而成,全碑高1米,宽0.6米,楷书阴刻字体,全篇共30行,16列,431个字,详述陈辛耕与陈志贤生平事迹,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四年沙文若书。陈君墓志铭保存完好,碑文作者沙孟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汪秀林墓表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凤岙村清坑岙庄家溪公墓地内,省祖亭明堂西侧。全碑高2.23米,宽1.11米,厚0.17米,阳面上题“秀林汪君之墓”六个楷书大字,上款为“庚申孟东月”,下款为“郑孝胥题”。阴面为汪秀林墓志铭,由慈溪钱罕书,童弟德撰。汪秀林墓表保存完好,且题字者多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天兴庙碑记保存于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上段自然村天兴庙内,刻于元大德三年。该碑全高1.80米,宽1.03米,厚0.13米,由礼部尚书王应麟攥。碑额为“庙记”两字,撰书,字高与宽均为0.12米,整篇碑文均为行楷书就,字高0.025米,宽0.24米,共16行,记述天兴庙建庙缘故。该碑记历史悠久,由我县名人宋礼部尚王应麟书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8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严嵩山墓道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潘岙水库内,系南宋墓前石刻。该墓道坐北朝南,墓穴已毁,墓道内尚遗有文臣、武将、石虎各二件,石马(头部)一件。文臣高冠长袍,手捧笏板,恣态肃穆持重。武将戴盔披甲,双手握剑,形象端严威武。该组石刻造像雕琢细致古朴,身体比例匀称,形态逼真传神,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巧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是我区境内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的精品。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宁波广福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景点位置宁波市鄞州区秦家19
金朴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金庵基山之南坡,墓建于明代。该墓及墓前石刻破坏严重,但墓道及墓葬型置保存程度相对来说较完整。根据遗迹实地调查情况来看,遗存墓葬共为三穴,墓后围墙保存完整,东西长7.8米,高1.65米,墓葬三面的石柱、石板均用荷叶纹装饰,雕刻精湛清晰。墓道内遗有二道牌坊和三个拜台,二道牌坊均残,各存牌坊柱二根,柱形为方形抹角,上留有卯口。三个拜台的长度由前至后,分别为6米,5米,4米。八字墙门台基保存依旧,前为放置石像生的神道,该神道长约80余米,宽约15米,在神道附近的坎上,仍能见到遗存的墓前石羊、石狮、石马、坤
灵威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龙溪村潘溪自然村,根据现存建筑结构分析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庙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四合院式。门厅面宽五开间,左右设厢楼,用四柱,前柱为石材,后柱为圆木。天井设有戏台。后进为正殿,五开间,明、次间梁架四柱十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次间同明间。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厢楼三开间。正殿东西各开一门,原正殿到厢楼有梯。灵威庙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大,做工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石榴、佛手等,且有明显地方特色,文物价值较高。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
诚应庙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梅梁桥村何家自然村,清代建造。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厅、戏台、两厢、大殿及两过廊组成,因年久失修,门厅、戏台、两厢、大殿均已损毁拆除,现存建筑均按照原始格局建造,但柱础石仍为原始遗留物。诚应庙后殿则保存较好,殿内构架大都为始建时所遗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间梁架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次间同明间。梢间用中柱,五柱七檩,在明间的地面上铺有一块石板,上雕麒麟与凤凰,雕刻精美。后殿天井左右设过廊,面阔三间,三架梁进深三柱五檩。诚应庙后殿部分木雕精美,五架梁下设随梁坊,之间有一块蝙蝠木雕。檐柱施
黄瑛墓道享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凤岙村,明代建筑。享亭坐西朝东,处于凤岙山缓坡地段。该享亭为石结构建筑,石料质地为当地产的梅园石。通高2.50米,进深1.88米,面宽2.10米。正面坊额上书有“明赠光禄寺卿黄公神道”十个楷体大字。墓室与墓道至今俱废,仅存石亭为正方形单间建筑,四柱为方形抹角,柱头无卷刹。顶由两块平石板铺就而成,两头各有卯口。南北两侧各置有一长条石凳,其两头采用榫卯结构形式与四根石柱衔接,既可供人憩息,又使整个石亭的结构更加稳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黄瑛为明代庐陵教谕,后赠光禄寺卿。该亭为黄瑛墓道现存的唯一遗物,且保存较
石窟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景点位置浙江省宁波宁海县伍山石窟内
瑞光楼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镇星光村,该楼早于民国时期废圯,其遗址地基在七十年代掘河拓宽时,部分成了河道,部分建为街路。瑞光楼为明代剧作家高则诚撰写《琵琶记》时的故居。据史料记载:高明(1350-1359)字则诚,浙江瑞安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曾在杭州、处州等地任几年小官。中间为避元末战乱,客居鄞州区石碶沈家十多年。在此期间,写成了著名戏曲《琵琶记》。瑞光楼原称沈氏楼,俗名八间头。据传高则诚当《琵琶记》完稿之夕,不胜欣喜,时值深秋,独自伏案吟咏剧中曲牌:忽见桌上并插之双烛火焰相向弯曲,交合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焰虹。这一罕见现象,
三成庙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秀水村秀水自然村,据庙内碑刻记载,建于清代。主体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1268.91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第一进由广场和门楼组成,广场有旗杆石,石上竖旗杆(新)。门楼面宽五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进深五柱。第二进院落由门楼、戏台、厢楼、天井,大殿组成,戏台新建,厢楼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天井块石,阶沿石错逢平铺,风貌依旧,大殿面宽五间,明间五架梁抬梁结构,次间、梢间进深六柱八檩,设前廊单步梁卷蓬顶。梁上雕花卉、人物,但大多被人为破坏。殿内主体结构依旧,块石、柱础、柱子保存较好。第三进院落由大殿和后
翁文灏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岐阳石塘村,为一处优秀的近代建筑。翁文灏(1889-1971)又名存璋,字咏霓,号君达,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博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地质学造诣很深,著作丰富,在地质学各分支领域里创下许多个“第一”,在矿床学方面,他在我国首次提出“成矿系列”这一术语,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在地震地质学方面,他是第一名研究中国地震地质的学者;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最早探讨中国地貌发育史,提出燕山运动在中国存在理论;在山志学方面,正确概括了中国地势和山脉成因;在地理学理方面,与丁文江等合编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是
歧山祠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歧湖村,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造建筑。纵进深29.15米,通宽20.4米,占地面积74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门楼、大厅二进。大门外原有照墙,今已拆除。门楼五开间,中间大门,两侧边房,大厅下设闸式高门槛,门前左右各置刻花长石凳。门檐上雕有鱼龙状牛腿,轩梁间刻云彩纹饰。大门两旁外墙上有装饰精致的仿木砖雕。大厅面宽20.15米,屋架结构明间抬梁式,用材粗大,梁上立卷刹短柱支托小抬梁、檀子。大厅前走廊为卷蓬顶,廊间穿插枋以及牛腿、雀替等部件全为镂雕装饰。其中枋额两面高浮雕亭台楼阁、历史文物、飞禽走兽等图案更为精致细腻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为清代“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墓前牌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大桥村金岩寺山梅园山莊旁,牌坊坐北朝南,分前后二道,置于“N”形的神道上。两道牌坊形状、大小相似,均为双柱穿头“廿”字形石结构牌坊。通高3.85米,面宽一间2.85米,柱子正方抹角,边长0.27米,抹角长2.5厘米。柱顶为钟形。第一道牌坊条石门额镌主人封衔姓氏:皇清故武略骑尉营千总诰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诏表义行鄞县徐府君之封塋。第二道牌坊额上镌“乐善好施”,上款为“清道光十三年九月”,下款为“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其上部原镌有“圣旨”二字,但现文字漫漶不清,阴面刻“
狮子山古墓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悬慈村。1973年,当地村民挖土时发现墓葬二座,并在其中墓内甬道口出土青瓷盖罐和钵二件文物。1984年6月-物普查考察,该古墓均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发现刀形砖上印有“宁康二年作”纪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时期,公元375年)。墓葬两侧尚隐现众多墓穴,其范围约1000平方米。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