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乳源云门寺、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珠玑古巷、马坝人遗址、满堂客家大围、西莲佛寺、书堂石遗址、湖心坝民居群、仁化文峰塔、文明峰塔与华表峰塔、澌溪寺塔、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云龙寺塔、石乳泉、灵溪大石围、华林寺塔、张九龄故居、韶关招隐寺、里东戏台,广东省韶关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
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千米的云门山慈悲峰下,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始祖慧能七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距今已有1080多年,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庄严雅静,风格独特,寺庙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厅堂楼等共180余处连成一体。寺内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较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云门寺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时节,这里桂花遍地,一派灿烂景象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
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1958年在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粘接后,计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去韶关市区西南20公里,可见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其形如狮,故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
满堂围位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客家围楼民居建筑,中国五大民间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一一抵御性营垒式围屋。围楼平面近似长方形,有十二院、九厅、六天井,建有平房、楼房、炮楼等居室数百间,包括大小祠堂、议事厅、民居、粮仓等。占地1.3万平方米,正面还有门坪长180米,宽7米,鼎盛时居民800多人,由“中心围”“上新圈”“下新围”三组相对独立的围楼组成,各组围楼均环以外廊。中心围平面呈“回”字形,四
西莲佛寺位于西莲山山腹,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这里有海拨1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达摩头像石、白玉蟾炼丹泉等独特景观,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书堂石遗址”位于翁源县三华乡翁江河中心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是唐代文化遗址,筑于江中心一个小岛之上,形状极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岛上岩层重叠,山石嵯峨,书堂石室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现虽已残墙断壁,但其结构奇特,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据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庆版《翁源县志》载:晚唐时期,有一翁源人叫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
湖心坝客家围楼(含外翰第、大夫第、长安围、三门楼)位于翁源县北部翁江河畔,是粤北山区一处神奇的客家人聚居地。全村有土地面积288公顷,耕地面积146公顷,人口2207人。该村地处翁江河与江尾河两水汇合处,地势平坦,一马乎川,土肥水足。村中至今保存有明、清古代客家围楼59座,围楼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一楼连接一楼。围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之多。在粤北山区,如此庞大的古代畦筑群实属少见。湖心坝的客家围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南迁人粤沈姓二世祖(人称翁祖)永初公始建。成化年司(1465—1487),湖心坝沈氏宗旗人丁
文峰塔塔坐落于县城南面1公里之锦江河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据清同治《仁化县志》载:“文峰塔在城南隔河一里矮岭村,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高应选建;未竟,知县胡京球成之,塔下为仁阳书院。”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石构筑塔,由塔刹、塔身、塔座、塔台组成,通高39.15米(包括塔刹高度)。首层直径10.5米,内设红砂岩步梯呈半旋状直上顶层。该塔建筑比例协调,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巍峨挺拔,是县城的一大景观。注:1.高应选,江西泰和人,举人,万历四十年任仁化县知县。胡京球,广西全州人,举人,明万历四十六年任仁化知县。仁阳书院现已毁。2.一九
文明峰塔塔坐落在长江镇东面1公里桐子坪山顶,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重修。该塔为平面六角形七层,门拱檐假平座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19.2米。首层券拱门分两重,外门楣上方置一红砂岩石匾,横书阴刻“文明峰”三字,右下款刻“万历丁酉冬月吉旦”。内层楣刻写“抡元”二字。华表峰塔塔坐落在长江镇西南3公里的樟水板山顶,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重修。华表峰塔的建筑形制和风格与文明峰塔基本相同,与文明峰塔遥相对应,称为姐妹塔。门楣置一红砂岩石匾,横书阴刻“华表峰”三字,左上款
澌溪寺塔塔座落在董塘镇澌溪山瑶族村旁,50米外有一寺庙:澌溪寺。澌溪寺塔原名“秀宝塔”,后人称之为“澌溪寺塔”。清同治《仁化县志》载:“秀宝塔在城西四十里澌溪山,与古塔云龙寺塔表景相望,传为仰山禅师塔……或仰山营构以福其桑梓”。该塔为平面四角七层,门拱平座楼阁式砖构塔,内设青砖穿心梯,可通至顶层。该塔外形清秀古朴,具有宋代砖塔的风格,同时又具有唐代方塔之建筑特点,经考证,此塔建于唐末宋初。澌溪寺塔于一九七九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塘镇:一、地理位置:董塘镇谴于仁化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下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96个村小组。19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本体为新书房、杨氏宗祠、文昌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其中一支部队1200人来到湘赣边区活动,1928年1月7日到达梅花大坪村杨家寨,部队在大坪村文昌阁、杨氏宗祠、新书房等地宿营,并在杨家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定,初步拟定了湘南起义的战略方针。朱德、陈毅领导的智取宜章(年关暴-动-),它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大坪村:大坪村位于梅花镇的东南方,距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全村下辖20个村小
宝塔,也称浮屠、苏屠,原是佛家收藏经卷、保存高僧骨殖的建筑物。但在历史的进程中,浮屠渐渐地离开了寺庙,步入园林,走向世俗,由佛塔演变为风水塔。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宝塔多的地方,经济、文化也伴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寺院、宝塔的建筑,也依赖这个地方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古老的宝塔作为一种象征和标志,既印记着这个地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反映出这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知名度。而今,古塔作为一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旅游资源,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文物考古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云龙寺塔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一九八八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石乳泉。位于仁化县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海螺峰东侧基部(属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坐西北朝向东南。水源出于石裂缝中,下泻涧底,为明末贡生刘松涛、刘望夫兄弟所开凿,并镌以龙口。黄屋村:黄屋村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核心区,下辖有卜古岭组、谢屋组、双合水组、黄屋组、黄屋坝组、新安坝组、老马屋组、新马屋组、青湖塘组、瑶塘组、断石组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8户,共2682人。全村耕地面积3488亩,山林面积18000亩。2014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035元。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黄屋电站资源费,石母宾馆租金
灵溪大石围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灵溪村。这座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朴建筑位于仁化万叠红岩边的偏僻小镇内。清朝道光年代社会-,匪贼横行,四处抢劫民财,焚烧房屋,残害百姓。灵溪各村寨经常遭受匪贼的侵犯,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饱尝了匪贼抢劫灾难的村民,渴求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黄见盖依据村民的需求,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一月动工,组织村民担泥土筑墙,后因为病疫流行而中途停工,乾隆廿八年,又用了三年时间对缺塌损坏的墙体进行修补加固、完善,使全面的围墙牢固、平整美观。围墙基本呈长方形,在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三座围
华林寺塔塔座落于闻韶镇下徐村旁,塔旁有一寺庙,名曰华林寺(已毁),故塔也称为“华林寺塔”,并沿用至今。该塔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该塔为六角形七层,门拱檐平座楼阁式砖构塔,塔为实心塔,但设有砖梯,可绕平座折转而上顶层。一九九○年由省文管办拨款进行了全面修茸。修茸过程中,在塔西南角第五至第六层之间拾取了北宋咸平、景德、熙宁、元丰等年号铜钱98枚,青瓷杯一件,银小佛像三尊(已碎),并拾取了铭文和纪年砖各一块。纪年砖行书阴刻“元丰五年九月二十日造”,铭文砖行书阴刻“谢道人结塔(缘)好”。华林寺塔于一九八九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徐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破旧的土坯房,房屋门前有个池塘,池塘旁竖着两块半人高的桅杆石。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
曲江马坝狮子岩,由狮头山,狮尾山组成,这里出土十二万九千年前的“马坝人”头骨,是“石峡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前,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得心要到南华寺,曾隐居参禅此岩。据《曹溪通志》记载:“在寺西十里有巨石卓起,高数十丈,其中有岩,郡慧能师尝隐居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狮子岩后六祖隐居的山洞口建起一座佛寺,取名招隐寺,并将六祖像供奉于内,继而历年香火不断,逐渐成为古时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狮岩招隐”。直到民国末年,居住在寺内的和尚,居士逐渐离去,房屋和菩萨像也毁坏。解放初,有一名外地人自称居士,居住在寺
里东戏台位于南雄市珠玑镇里东街。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珠玑镇:南雄市辖镇。1958属红旗公社,1962年析建珠玑公社,1980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公。面积179.2平方公里,人口3.3万。国道323线过境。辖长迳、新村、聪背、珠玑、洋湖、叟里元、上嵩、里仁、塘东、石塘、里东、灵潭、下汾、祗芫、罗田、南山、古田等17个管理区(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黄烟、花生、大豆。经济林果有白果、柑橘、沙田柚……珠玑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