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鉴山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全州湘山寺、鹅翎寺、恭城县三庙一馆景区、桂林云峰寺、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能仁禅寺、桂林开元寺遗址、逍遥楼遗址、甑皮岩遗址、庙岩洞穴遗址、马君武墓、雁山竹园汉墓群、雁山科学馆(旧址)、秦城遗址、兴安湖广会馆、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乐湾村古建筑群、桂林静江府城墙,广西桂林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鉴山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凤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由一代名僧妙湛大和尚高徒,上过三个大学的本如法师出任该寺方丈。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仿唐代古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建筑群体坐南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部队,在桂北湘江以东地域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巨大代价突破了湘江-线,继续北上抗日。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馆、闽西革命烈士雕塑、廉政清石园,在建的项目有湘江战役新陈列馆和湘江战役烈士碑亭。群雕为灰白色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
湘山寺位于县城西隅,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距今已1250多年历史,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禅林”之雅称,鼎盛时期全寺仅建筑面积就多达18000平方米,僧众达3000多人。看湘山寺可从“九头”了解湘山寺历史原貌。一、看山头站在湘山寺山脚下,背依湘山寺,前临湘山左右环抱,犹如单体沙发,自古名山僧众多,湘山寺良好的风水更加突显他的发展优势。二、看来头湘山寺作为楚南第一禅林,自有成就其历史地位的原因有条件。湘山寺来头之一是历史悠久。1200多年历史,沉淀了湘山寺不朽的文化。来头之二是皇帝亲临膜拜。宋真宗、宁宗等四位皇帝亲
鹅翎寺位于荔浦县城南2公里处。该寺群山怀抱,一水来朝,洞穴幽深,风景优美,为该县名胜之冠。鹅翎禅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民国三年的荔浦县志载,宋朝绍兴三十二年夏天,久旱无雨,田禾枯焦,于是有民众到鹅翎禅寺求雨,果然菩萨灵应,当时正是红日炎炎,梦完香后,天空云集,雷声大震,一场大雨倾盆而下,遍及全县四面八方,从此禾苗得救,起死回生。结果早造喜获丰收。“鹅翎应祷”的事一直流传到今。县志还有记载,唐朝禅宗领袖六祖慧能大师曾来荔浦县隐行传经多年。鹅翎禅寺因得享此佛根,加上鹅翎应祷
到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庙一馆(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不可不看。恭城文庙,又称孔庙、学宫,是纪念我国古代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庙宇。文庙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广西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庙宇,有“华南小曲埠”之称。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论年龄,它比北京故宫小四岁,比天安门大七岁。坐北朝南,依西山之势,筑六级平台,递进而建,层层叠起,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建筑布局依次为照壁官墙,礼门、义路门、棂星门、泮池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清咸丰三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在此设攻城指挥部。原建筑于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十(1860)和光绪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过,系砖木结构的三进建筑,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称为能仁教寺,正统二年(1437)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称能仁禅寺。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远在唐代,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唐天宝七年(748),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
在今市区滨江路北段解放桥与伏波山之间。始建于唐,为唐代桂州城之东城楼,上置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石刻碑一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间进士,曾做过殿中侍御史、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凝重实、雄健有力,独创一体,人谓之“颜体”。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相传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碑石钩摹重刻。因置于东城楼,故此楼称“逍遥楼”。宋崇宁元年(1102)。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程节对楼宇重加修建,并改名“湘南楼”。现存“逍遥楼”碑阴的《湘南楼记》,记载了修楼经过和更名缘由。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
庙岩洞穴遗址距今1万余年,属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1998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君武墓位于雁山镇南面公路西侧,马君武为民主革命早期的活动家、教育、爱国诗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等职。
雁山竹园汉墓群,汉代古墓7座。对研究桂林地区在汉代时的生产水平和中原文化交流情况,以及地域沿革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墓群于1996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雁山科学馆(旧址),全称桂林雁山中央研究院科学馆(又名李四光科学馆)该馆位于桂林植物园展览中心,国家已把雁山科学馆作为永久性陈列纪念馆,桂林人民政府已确定作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秦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溶江镇境内,灵渠与漓江交汇处,是秦戍五领时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会馆位于灵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旧时旅居兴安的湘南、湖北同乡聚会议事、供奉先贤、唱戏娱乐的场所。内设有大堂、戏台、先贤祠和花园。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
广西省立艺术馆兴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个伟大戏剧建筑”里,曾经有众多的文化人用心去呼唤民众尚未清醒的灵魂,为祖国的尊严战斗呐喊,展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它在全国抗战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后人所铭记。现如今,它依然发挥着文化艺术精品“大舞台”的重要作用,更成为了“文化桂林”的全新地标。2019年10月,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湾村古建筑群·清至民国乐湾村位于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西南方,有陈、罗、钟、詹、江、黄等几姓,其中陈氏人口最多,村庄历史约210多年。乐湾村村中有大量清末古建筑遗存,主要为地主大宅和氏族宗祠,以村西南的“大屋”为标志,高墙飞檐,青石大柱,镂花壁画,香堂正殿,颇具岭南风格。2019年10月7日,乐湾村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高6-9米。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其立体纵深,虚实结合,以防御为主的设计布局,代表了当时军事营垒技术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静江府城墙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