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内丘扁鹊庙、兴固寺、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平乡大观圣作之碑、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东岳天齐庙、宁晋云台寺、普润寺、净域寺、四·二九烈士陵墓、冢子村古墓、冀南烈士陵园、普彤塔、宋璟碑、南和好牌坊、南和古城、脱氏墓地、耿纯墓碑、赵氏墓碑、慈明寺,河北省邢台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内丘扁鹊庙
内丘扁鹊庙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鹊王庙,俗称神头庙,又名扁鹊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1982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内丘扁鹊庙,始建年代久远。据《魏书·地形志》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扁鹊庙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周显健中安-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
兴固寺
兴固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固寺位于平乡县城正东四公里窦冯马村中,东临漳河,南距邢清公路一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院占地面积108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悲殿、舍利殿和东西厢房、方丈室、戒堂、课堂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据古代修缮残碑留有“天竺白马以及金山石雍慈恩”字迹记载,兴固寺始建西汉末年为印度僧人所造。佛教渊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初传中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后赵时期在北方影响最大的高僧是由印度经西域来华的佛图澄,佛图澄受后赵皇帝石勒信赖和恩宠,在今邢台的襄国一带广置寺院,-传道,携大量金银造寺者,非皇室供养不能有此巨资,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平乡县革命历史悠久。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全国人民奋勇-,洪康村也组建了抗日九大队,该村是冀南“盐民-”的发源地,1938年4月8日在此打响“冀南对日作战第一枪”,消灭日伪军40多人,我抗日战士5名殉难;1940年农历10月初10,县抗日九大队在此遭到日伪军的围击,伤亡150多人,是平乡县抗日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1943年6月19日,刘邓大军129师25团的150多名抗日战士在下町村被300多名日伪军围击,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我抗日战士牺牲18人,安葬于下町村北,解放后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圣作之碑,北宋大观元年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于次年刻石,立于平乡县旧城(今平乡镇)的学宫之内。碑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碑额身高1.40米,宽1.50米,浮雕七龙盘顶。碑额“大观圣作之碑”为权相蔡京题写;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颁发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诏旨,共1021字,现残存729字,为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笔法俊逸;碑阴额书“大钟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样。碑两侧亦刻有文字,但镌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位于平乡县治西南约15公里,西郭桥村北偏东约200米处。两墓皆遭破坏,为坐北朝南向,墓道在南。M1为仿木结构圆形单室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最大内径3.2—3.5、残存深2.54米。墓底为高0.38米的“凹”字形棺床。墓壁共分3层,墙基周壁砌17个壶门;墓壁下层砌砖倚柱14颗、假门5座、灯檠1个、椅子2把,柱头枋上砌柱头铺作14朵,补间铺作10朵;上层砌大铺作6朵。M2位于M1的东南侧1.4米,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底部南部为台阶,北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市平乡县东南部的河古庙村内,据传说,始建于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泰山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此处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上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规模雄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在此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占地28亩,其中:备用地14亩,庙观房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
宁晋云台寺
宁晋云台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寺”地处河北省宁晋县凤凰路南段,是宁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4年),伴随着“瘿陶”改“宁晋”而诞生。1200多年以来,“兴宁寺”的文脉传承了宁晋人民与其割舍不断的真挚情怀。明正德十年(1515年)修《直隶真定府赵川志“宁晋县志”景致》中列为宁晋八景之一的“南寺晓钟”中这样描述:“县治南有寺曰兴宁,每清晨钟声迭出,可闻二十余里故名”。由此可想“兴宁寺“当年之盛况。当时县内规模宏伟香火鼎盛的寺院有四十七座之多,而独选“兴宁寺”为八景之一,可见其名望和影响力居众寺、观、祠、庙之首。县内现存明代万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普润寺
普润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市宁晋县普润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四芝兰乡南迁善。现任主持刘瑞生。寺院现有8人。规模较小。普润寺:地址宁晋县城东北,四芝兰镇境内,约离县城25公里,四芝兰村北2公里处,不小的一座寺院,有普润寺、观音堂。据传乃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所赐,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奈何寺庵多遭挫折,寺内殿宇、佛像、法器等一应毁坏殆尽,虽经众僧尼及附近居士们艰辛努力,多次恢复重建,目前已有400平方米的规模,三位护法比丘严持戒律、道风正派。但因资金困难,寺内长久以来一直未能添置镇寺佛钟。四芝兰镇:四芝兰镇位于宁晋县东北部,东临辛集(石家庄市),北接晋州(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净域寺
净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域寺位于临西县仓上新村东约800米处,俗名月洼寺。她是临清古县的一处重要建筑,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是具有很多传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被人们所尊崇的明、清临清河西八大寺之首。净域寺,现遗址高出地平面近2米。遗址长、宽各127米,遗址面积1.6万平方米。现由五台山高僧率一行僧众到此驻足、投资,月洼古寺。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
四·二九烈士陵墓
四·二九烈士陵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二九陵园位于河北省临西县摇安镇贺伍庄村北,整座陵园占地二十五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别有原冀南区领导人-、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的东面,是墓碑群,有14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一九八四年十月,为更好地缅怀先烈,由临西县团委发起捐款,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节落成“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
冢子村古墓
冢子村古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汉墓就是汉代的甘陵,我们这里又称汉墓为冢子。在现在汉墓的东侧有一个村,村名就叫“冢子村”。根据《广平府志》和《大清一统志》上的记载,汉代的甘陵在县东南30里。东汉第6个皇帝安帝刘祜的父亲刘庆和他的母亲,就埋葬在这里。刘庆曾经是皇太子。公元82年,东汉第三个皇帝刘炟废除了刘庆的皇太子,封他为清河王。从公元前203年开始,已经设立了285年的清河郡,也就遂改成了清河国。清河国的都城,就在汉墓南侧,当时汉墓这里是厝县。公元107年,刘庆的儿子刘祜做了皇帝。清河王刘庆死后,他的儿子刘祜追封刘庆为孝德皇帝,追封他母亲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冀南烈士陵园
冀南烈士陵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冀南烈士陵园座落在南宫市城区,占地22万余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园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葬埋烈士较多的陵园之一。1989年8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冀南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5万余名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46年3月1日,冀南行署做出了在南宫城内修建冀南烈士陵园的决定,并成立了以王任重、宋任穷、马国瑞等为主要成员的建园筹委会。陵园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高大牌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普彤塔
普彤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第一佛塔——普彤塔。座落于南宫市北旧城,东距市区1.5公里。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据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可谓“中国第一佛塔”。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普彤塔在建筑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置斗拱,第八层斗拱外出翘头,上不施令拱,而置一小斗托住塔檐,塔顶装“仰莲钻首”铁制塔刹,置大中小鎏铜佛像三尊。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宋璟碑
宋璟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璟碑,原在宋氏墓地,今在邢台市南郊五公里处的东户乡中学校园内。因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撰,故亦称颜鲁公碑。碑体高289.5公分,宽149公分,侧42.5公分。半圆形碑首,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方形碑额,正中篆书阴文“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裢花纹,庄严稳重,今已逸失。碑四面皆刻,楷体盈寸,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迹。碑文题后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是碑初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系宋璟之孙宋俨为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
南和好牌坊
南和好牌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是我国封建社会旌表“忠孝节义”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绩的石雕建筑。古城南和,历史悠久,贤臣倍出,故曾牌坊林立,民谣曾有“顺德府好城墙,南和城好牌坊”之说。据清朝《南和县志》记载,南和县原有牌坊36座。从解放后一直到文革前这段时间,南和县城保存完好的牌坊仍有七座,主要分布在府前街(从西门里至南门里),即:三世宫保坊,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为兵部员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为锦衣卫世袭实授百户朱时万立;平定边疆坊,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谏坊,为礼科给事中李若珪立;节制三省坊,为勋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
南和古城
南和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和古城别称“嘉禾城”,民间又俗称“纱帽城”。南和县自西汉建县以来,此处一直为县治。后周时曾是南和郡郡治,唐武德元年还作为和州州治。北魏时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门,城内多空旷之地,兵匪一来,难以防御,故元至正年间,县令尹泰改筑为小城,城墙周四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王渊重建四门。成化二十二年重修,创建石桥。弘治三年知县门宁重修城楼四座,正德年间重修,城高三丈,池深两丈有余,添设城楼、角楼各四座。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屈作城垛口易以砖。崇祯十一年兵火后,只留城东楼,十二年知县谢继迁重砌为砖城。清代仍几次加以修葺,民国后逐渐颓毁。解放后拆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
脱氏墓地
脱氏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脱氏墓地为文化旅游景点。脱氏墓地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东董村正东100米处,南北长80米,东西宽58米,面积为4640平方米。墓基高于地面约2米,尚存原貌,上有6棵柏树(3棵枯死)。墓地发现4块墓碑,其一:“元太师右丞相脱公子周彬故里碑”,仅存碑身,有首、座之榫,现仰卧于地,高240厘米、宽78厘米、厚25厘米,边线几何图形纹饰,碑阴不详。其二:“脱氏墓川故处士东野脱公墓碑”,青石质,首身为一体,身底部有榫无座,体高246厘米、宽76厘米、厚25厘米,碑首圆形,碑额线刻浮云花卉,碑文16行,满行76字,共988字,但不少字体残损。碑刻于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
耿纯墓碑
耿纯墓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纯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耿纯墓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立,位于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碑阳镌文:“大汉勒封东光侯耿纯空墓”。该碑系护驾村耿姓为不泯灭祖迹,于明代隆庆元年所立,以示耿纯其人确为本村耿姓仙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地址:位于新河县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


赵氏墓碑
赵氏墓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氏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立,位于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系该村清恩耆赵恭礼德行碑。汉白玉石质,通高2.3米,首、身一体,高1.9米,碑首抹角方型阳浮雕二龙戏珠,阴浮雕双狮斗球。碑体阳面阴刻楷书三行,两边框阳刻八仙过海之宝物花边,底框阳刻奔马图案碑体阴面阴刻楷书11行,记述赵先生一生积德行善,意欲后人效法。两边框阳刻塔图卷花边,底框为莲花瓣图案。该碑雕刻精细,构思新颖,为近代平原地域之碑魁。现保存完好,定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位置:位于新河县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
慈明寺
慈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慈明寺位于县城南四公里故现村西,原名慈明庵。据记载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于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宗。后由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启建藏经阁,化银万余两,唐大中八年(854)。唐咸通八年(867)高僧(义玄禅师)建塔。宋代战乱毁藏经阁,后由清光绪十三年重建藏经阁,化银百余万两。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游此寺时,曾赋诗一首:“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明万历年间高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中藏于藏经阁顶楼之中。至康熙年间,有高僧(达天禅师)就曾受康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