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达濠袖珍古城(达濠古城)、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陈慈黉故居、汕头大学、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南澳县烈士陵园、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蔡楚生故居、杜国庠墓、汕头市预备役部队综合训练基地、忠魂墓、长山尾炮台、莱芜古炮台、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达濠万人墓、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招兵树、汕头市博物馆、樟林古港,广东省汕头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说起长城,无人不晓,长城之闻名因其“大”,而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吗?它,就是达濠古城。其面积用一般丈量区域面积的度量单位来表述,真是天可怜见,只有0.014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足球场大。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政府大楼东南1公里处,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说起这个袖珍城,还有一段故事。达濠,古称招收都,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多田少,民以渔盐为业,史载“田三渔盐七”,指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布局。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准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墙,用以防御明朝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07号,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分东、西楼,两楼相距4米,形式相同,每层面积355平方米,两座总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名曰“适宜楼”,后改为“戈宝抽纱行”,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址东、西两楼仍保持当年风貌。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便设在东西两楼,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则在东楼二楼东南角住宿和办公,并经常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妇女、青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总格局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迴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傭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座落在海滨城市汕头的西北区,学校占地面积1920.18亩,建筑面积44.84万平方米。汕头大学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大(包括长江商学院)承诺捐款达60亿港元。汕大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含一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潮南区红场镇镇区。为了缅怀彭湃、徐向前、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初,由原潮阳市政协提案和潮阳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在中共潮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报经汕头市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开馆。该馆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117平方米,外观庄重,结构严谨。馆内一楼为服务人员宿舍及会客大厅,二、三楼分四大展厅,其中二楼为第一、二展厅,分别展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过程的珍
南澳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后宅镇北郊后江渔港东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园内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纪念碑四座。分别是“解放南澳、建设南澳牺牲烈士纪念碑”、“收复南澎岛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刘益良烈士纪念碑”,园内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纪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更好缅怀先烈,启发后人,发挥教育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0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新建了烈士陵园展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史
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为广东省唯一的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位于后宅镇中兴路。隶属于南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983年5月4日,南澳县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南澳县博物馆是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文化局(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馆舍于1987年10月23日第一次兴建,位于后宅镇海滨路西段,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造价27万元。1992年2月16日完成基本陈列“南澳海防史陈列”并对外开放。2000年6月,在全省山区文化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动工,2002年12月竣工。从2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深溪居委“鸡仔寮”山。北距陈店国道324线7公里,东距两英6公里,南距红场15公里,西距普宁市军埠镇8公里。基地左前方100米处是潮阳深溪水厂,左后方是深溪水库,右后方800米处是汕头市闻名的深溪翠峰岩风景名胜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深溪人民的优秀儿子,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在这里发动农民,成立潮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建赤卫队,刘大刚任农会执委,刘明合任赤卫队长。后来二人带领队伍开进大南山,为开辟和保卫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成长为大南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刘大刚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
杜国庠墓坐落于澄海区凤翔街道东港路,建筑物形状为:墓基座为圆形。该墓座东向西,占地1800平方米(1985年以前占地约300平米),建筑面积475平方米,建于1961年10月8日,1985年重修。墓碑为灰岗岩,正面上方立瓷质杜国庠同志遗像,下方“杜国庠同志之墓”7个字阴刻。墓碑背面阴刻陈御仙(杜国庠夫人)为杜国庠撰写的碑铭,“杜国庠同志之墓”及碑铭均系王鼎新手书。墓埕两侧立郭沬若、许涤新纪念杜国庠同志而作的诗刻在2块石碑上,石碑文阴刻镶金。墓埕、墓道、台阶均为彩色水磨石(2005年10月维修)。墓埕及墓道有树木花草,主要有柏树、雪梅,
汕头市预备役部队综合训练基地占地面积61.1亩,建筑总面积13880平方米,位于龙湖区新溪镇东升管理区88号,距市中心约6公里,北靠金鸿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基地环境优美,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具备承办各种会议、学习培训、学生军训,军事夏令营等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基地。基地设有可容纳560人的大礼堂1个,各种教室6间,综合训练场1个,队列训练场4个,器械训练场1个,可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种会议、培训、军训,并提供录像拍摄、视频、光盘制作等服务。基地设有大饭堂和中小餐厅4个,套房和标准间床位60个,双
南澳县忠魂墓(故兵墓)全称“清戍台澎故兵墓园”,位于深澳镇吴平寨临海山坡。规模壮观,面积3300多平方米,为缅怀古代驻守台澎将士的陵园。南澳地扼闽粤咽喉,与台湾一衣带水,为海上重镇。明万历三年(1575),诏设“协守漳,潮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指挥调配广东东路,福建南路的海防。清康熙二十四年(1658),升设南澳总兵,“移厦门镇总兵官,并中左右三营官兵驻南澳”,同时扩大防区,由“左营官兵换班驻守台湾澎湖淡水……三年期满,轮流更换”。这些担负着保卫祖国光荣使命的官兵,部分阵亡或殉职后,被就地埋葬,数年后再将骨殖移回南澳吴平寨东北效外分年
南澳县长山尾炮台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村,主管单位是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庆十九年总督蒋攸铦改建。与澄海大莱芜炮台相对,控制由东陇出入外洋之门户。-战争时期,长山尾至凤屿一带洋面,为英国-船停泊、贩-的海域。1994年南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炮台,保存良好。城廊呈长方形,长60米、宽20米、高6米、墙垣厚2米,现存城门由高约3米、宽2米的石条石板构筑,贴着南、北墙垣各有梯级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台用以置放大炮。登城远望,可将对岸的莱芜山,西山海中的凤屿岛,尽收眼底。辟山道至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
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1日在红场镇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的飞鹅山北麓建立了纪念碑。该碑坐西北向东南,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高2.28米,碑体为飞棱台柱体,高10.2米,上截面边长1米,下截面边长2米,碑顶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纪念碑碑记。1927年,为了配合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展革命斗争,大南山成为了革命根据地,较长时间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大南山不断的壮大人民武装队伍,运用游击战术
达濠万人墓,位于濠江区达濠街道赤港居委赤港山后,处濠江区政府东南1公里。现墓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设有纪念碑、墓园广场、墓园入口及雕刻、石级台阶。民国廿八年(1939)日军入侵后,达濠乡民受饥挨饿,1943年,更逢亢旱,饥馑严重,饿殍遍野。地方从善堂(十二社)辟冢于此,统埋路尸。一日一坑,逐日立墓(自农历五月初四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正)排列有序。各墓碑文只书月日及位数。其中最多为五月十二日一墓,埋尸86具,全部共埋尸3440具。2010年,达濠万人冢被汕头市政府评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民权路50号,始建于1926年,原为大埔会馆。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东向,每层面积423.7㎡,总面积1271㎡,各层四面有走廊相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从三河坝进军潮州城;24日解放汕头市,在此处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其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奠下基础。这是一处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革命旧址。该旧址
招兵树虽历经沧桑,但仍枝叶茂盛,苍劲挺拔。树干为气根包围,呈三角形状,需10人才能合抱。该树基部盘根错节,凹凸崎岖,似小山包。扁平处如战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起突处又像矗立地面的指挥亭,令人拍手叫绝。用时参考半小时交通可乘坐汕头602路(原南澳2路)到深澳镇(总兵府遗址)景点位置南澳县深澳镇南山路上
汕头市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馆址坐落在环境清雅幽静的中山公园内。1960年建馆,是潮汕地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汕头市一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服务基地。收藏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历代陶瓷、字画、金漆木雕、砚台图章、古钱币以及其它各类文物近万件。其中有些还是国宝级文物精品。如在国内仅存二套的清雍正年间陈鸣远手制的紫砂摆件《清供众生瓜果》;有国内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广东名画家林良的绘画珍品《芦雁喜鹊图轴》;有明代方以智《临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册》;有金碧辉煌、雕刻精细的清代潮州全漆木雕精品《金漆通
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熠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扩埠碑记,风伯庙碑记等记载:樟林古港于明天启三年(1523年)创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巡检司,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港口全盛期,其时港口规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线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前粤东第一大港,史称樟林港是"粤东通洋总汇。"古港遗址现保留有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天后宫)并有"藏资楼"、"永定楼"、"货栈街(新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