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定远桥、黄桑自然保护区、黄桑林海石峰、黄桑营遗址、流莺谷、雪峰山会战旧址--茶山阻击战旧址、雪峰山会战旧址--武阳大捷旧址、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鸡公坡战役贺龙指挥部旧址及纪念设施群、陈锡兰故居、正板村古建筑群、绥宁普照寺、上堡古国、绥宁神龙洞、曲幽谷、上堡古村、绥宁于家大院、大园苗寨古建筑群、寨市古建筑群,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定远桥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镇,是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献自己的俸禄银子于康熙二十三年修建。桥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桥下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水声轰鸣是一曲高亢优美的乐章……桥面用青石铺面,青石已被磨得油亮发光,仿佛看到当年繁忙的景象……桥顶屋架木瓜、懔条缘皮、青瓦翘檐、瓦头洁白……桥依山而建,山腰薄雾环绕山峰没入云端……桥为清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银倡导,廪生李若樑督建,成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现为湖南省保护文物。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单孔,半圆拱,青石桥身,古朴威严。原建有廊亭,称范公亭。民国初年
黄桑自然保护区位于绥宁县西南部,南北长2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积25.5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23.5万亩,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在这里生长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国。竹,那翠绿的颜色,体现出昂扬的微型机,那空虚的中腹,显示了虚心的气节,古人云:“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愿生命之竹永葆碧彩。自古以来,竹与松、梅并称“岁塞三友”,是画家泼墨挥毫的对象,是文人竟相吟颂的题材。竹之茎叶,形态优美,地下竹鞭,更有情趣。它既能在肥沃的泥土中扎根,又可在瘠薄的悬崖之上、石缝之中挺立,有“咬定青山
黄桑-石峰雾海茫茫,去霞飞渡,此时你若高翔天际,鸟瞰-,就会看到座座石峰突兀,有如孤岛;又像神仙去游的仙境,神秘飘逸。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八戒巡山,来去匆匆;天狗守洞,两耳竖立;麒麟过天,双蹄腾空;穿岩高耸,拔地而起;桃子山顶,秀色横溢,菩萨排座,“神光四射”。一、八戒巡山黄桑苗族乡磨石村的丛林之中,溪沟之旁,活土中长出一座巨大的椭圆形盘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70米,高20米,盘石四周裂缝中长出无数水竹、灌木、花草,形似绿海中一石舫,又像大海中一石筏。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盘石上部已成无数尖石,犹如万把钢刀,东侧万刃之中独生一石
明代嘉请二十一年(1542)设江口堡(黄桑坪原名江口),筑城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进入清代后,为了解决众多部队的给养,全县改行军屯制度,屯田2839亩。顺治十八年(1661),为进一步适应军情需要,军屯改民屯,使驻军更加军事化。雍正六年(1728)废堡升营,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和外委把总各四员、巴战守兵542名,营辖全县八个哨堡,设东南西北四条烽火台线路加强军事联络,并在营房对河增设校场一处。康熙三十六年(1697),屯田增至18297亩。乾隆五年(1740),朝迁组织两粤、湖广、云南、贵州五省官兵15000人残酷
流莺谷在湖南绥宁黄桑上堡古国南,乌鸡山峰北,两峰岭之间。谷中山鸟颇多,其声有婉转如莺者,常于幽谷深林中啼鸣,故称流莺谷。谷中有湘黔古道蜿蜒蛇形,甚陡。原为青石石板铺就,宽约五尺。今因废置无用,古道已多处毁坏,更为崎岖难行。谷内林深木秀,郁郁葱葱;谷底溪洄涧环,曲曲折折。人迹罕至,人烟旷绝,幽深悄然,静若太古,自然非人间常景可比。
雪峰山会战旧址--茶山阻击战旧址位于绥宁县水口乡水口村后山坡,占地面积约1500㎡,由74军指挥所旧址(南岳殿)、茶山抗日将士公墓、纪念亭和纪念碑组成。74军指挥所旧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45年5月,湘西会战时,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军长施中诚将南岳殿作为战时军部指挥所,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取得了茶山血战的胜利,战后为阵亡战士建立茶山抗日将士公墓。2005年3月16日,南岳殿和茶山抗日将士公墓被绥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雪峰山会战旧址--茶山阻击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口乡:【乡情简介】水口
雪峰山会战旧址--武阳大捷旧址由武阳大捷之马鞍山战壕遗址、抗日自卫队联络站旧址组成。武阳大捷之马鞍山战壕遗址地处武阳镇六王村境内,建于1945年,遗址呈马鞍形,绕马鞍山脚大半圈,长达5000余米,现存战壕3条,现被改造成农用灌溉水渠。抗日自卫队联络站旧址位于武阳镇万福桥道口黄氏宗祠内,始建于清末,由戏楼、上厅和过道组成。该宗祠长30米,宽18米,建筑面积517平方米,系砖墙砌筑,砖木混合结构。建成至今位置、建筑布局及风格没有大的改变,且与周边环境保持着协调,由于仍作为宗祠使用,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完整性很好。2005年3月16日,武阳大
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位于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梅口村峡口两侧山坡,总长一公里左右,由关峡战壕遗址、学堂背山战壕遗址、大山坳战壕遗址组成,战壕呈环形,始建于1945年。2019年1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了雪峰山会战遗址——梅口阻击战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雪峰山会战旧址--梅口阻击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峡苗族乡:绥宁县辖乡。1956年为茶江、梅口两乡,1958年置关峡公社,1961年析建茶江公社,1981年改置关峡苗族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215平方公里,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西河街,系绥宁老县城所在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重要军事活动的纪念地,也是邓小平、张云逸当年指挥部旧址。1930年12月20日,时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委的邓小平与军长张云逸一起在此指挥了攻占绥宁县城的战斗。这是自百色起义以后,红七军连续征战扭转战局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从军事上纠正了当时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鼓舞了士气,保存了革命火种,壮大了革命力量。该旧址始建于宋代,系砖木结构的二层四合院,门联、浮雕精美、鳌头高耸,充分反映了湘西南
鸡公坡战役贺龙指挥部旧址及纪念设施群地址:绥宁县红岩镇、瓦屋塘乡时代:1935年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
正板村属绥宁县寨市苗族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国土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445亩(水田1087亩,旱地358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313户,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现有人口中80%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树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树5棵等。正板古民居按三横六纵排列,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民居均属木结构房屋,建筑与建筑
普照寺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系青坡里(今析为联民、麻塘、枫木团、河口、竹舟江5个乡)黄皈依师募化创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约请绥宁人蓝绍裘、莫中立、杨通义总理其事,在周围诸县募捐,得银3000两,进行大规模改建,六年后方才工竣。后来又经多次修葺。普照寺共有5进,依山势梯级上升,依次为山门、灶王殿、关圣殿、正殿、南岳殿。寺之全部构件包括基础、柱子、横梁、檩子、窗户、门框、瓦片、匾额、对联等等都用青石打制。寺内碑刻和对联很多且保存完好。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广西麻城人李天保、蒙能率广西横岭和蒙固的峒苗义军进攻绥宁县城失败后,李天保于天顺四年(1460年)托名唐太宗后裔,再次入绥宁苗峒组织万余人起义,称王封将,年号武烈,以黄桑坪乡上堡村为“首都”,建立中央、省、府、州、县政权。明总兵李震率军镇压,义军数千人壮烈牲于上堡、赤板一带,李天保被俘遇难。上堡村仍保留有金銮殿遗址,一首反映起义的民谣:“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至今仍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区广泛流传。另外,黄桑乡政府所在地仍保留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的绥宁营(亦称黄桑营)遗址
神龙洞并非洞中有真龙,而是由于整个洞由神似龙体的大小六层溶洞构成而得名。经地质、考古、文物方面的专家认证,该洞内石头构造形成年限约5亿年,比一般溶洞形成的时间长。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奇特吧!我们从神龙洞的第三层进入。此刻我们是否感觉气温与外界不一样?是的,此洞内温度一年四季均在13—18之间,冬暖夏凉,因此,洞内生存着一种稀有的红蝙蝠,这种蝙蝠只有在最好的原始生态环境里才会出现。在这洞中,我们注意观察,随处可见红蝙蝠倒挂于洞顶,泰然自若地休息,大家只要不去触碰它,很安全。[擎天柱]如神话中天宫南天门浓缩的擎天一柱。[乾坤宫]下方有一狭窄
曲幽谷位于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鹅洞瀑布的下游,是一长约4.5公里的深山峡谷,峡谷两侧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次森林,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林中小径,领向谷之深处。两岸群山徒峭、森林茂密,古树众多,水流跌宕,大气中平均含氧离子量达16万个/立方厘米,居湖南省第一。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春夏两季,峡谷两旁成片的百年杜鹃、中国兰、山茶花、樱桃花、含笑花、白玉兰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景色醉人,秀冠一方。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峡谷中婉蜒穿过,延绵十里,时而文静、平缓,时而激瀑飞扬。曲幽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内有木本植物700余种,其中属于珍贵的木本植
上堡古村地处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南抵城步南山景区,西接通道万佛山景区,为明朝侗苗民族起义根据地。1436年,李天保率领湘桂黔边境侗族苗族村民3万余人揭竿而起,在黄桑建立了上堡国,修建金銮殿,自封为武烈王,建制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后被朝廷派兵镇压,至今留下金銮殿、校马场、点将台、忠勇祠、旗杆石等历史遗迹,每年正月初四,村民还保留着祭奠先烈的仪式。上堡古村自然风光恬静宜人。有三面环山的梯田风光、老龙潭瀑布、白水洞瀑布等自然景观,村貌古朴整洁、天人合一,历史文化厚重,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村,适合避暑度假、休闲养生。
在山清水秀、美丽而神奇的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隐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闺秀,李熙桥镇李熙桥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群体,排列整齐,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窨子屋25座。从远处观望,座落于太极图阴阳分界线S形山脉弯里的于家大院,享受着朝阳防暑、背风通气、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视野开阔等五大风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错,共有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巷道相连。整个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极八卦阵建造。院内巷子过道,均用花岗岩铺就,防火防盗墙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个具有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馆”。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松外蛮之一酋长杨同外、杨剑松等受朝廷招抚封官赐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开始在其领地皇家冲(原音注:黄瓜冲)一带安居乐业。此一说见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杨氏族谱》则说是杨再思之孙杨光裕定居大园(大园有杨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显贵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徭税不堪重负,拒缴滋事屡起祸端.朝廷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抚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宁年间(976–1077)在距皇家冲仅2里之地设置关峡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冲便更名“大园”。有鉴于大园是过往商贾游客的必经
2009年2月寨市古镇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月寨市古建筑群成功申报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寨市古镇被批准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寨市古镇恢复建设花繁果硕,旅游逐渐升温。自2009年以来,寨市古镇接待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参观考察,接待了成批的中外游客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寨市已成为红色游、民俗游、古镇游的热土。寨市苗族侗族乡:黄桑坪苗族乡、朝仪侗族乡、寨市苗族侗族乡3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寨市苗族侗族乡位于湖南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总面积2899平方千米。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