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乾州古城、天门画壁、矮寨、德夯风景区、苗民起义古战场、堂乐洞、流沙瀑布、湘西德夯苗寨、南方长城、罗荣光故居、乾州九福堂、团结村封火院落、团结村石宅、杨岳斌故居、中黄村古建筑群、潕溪书院、矮寨奇观、乾州文庙、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矮寨大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凤凰的兵、乾州的城”——这是在湘西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乾州城是苗疆首府,是大气的,是宏伟的,是苗疆文化的融汇与传承之地。相比之下,凤凰只是一个驻兵的小镇。是小气的,精致的。俗语云:游湘西,奔乾城。早在4200年前,乾州城就成为了千里苗疆的首府。明清时期,为了镇压苗人起兵,朝廷大将必定镇守乾州。如贝子福康安(亦为《还珠格格》中福尔康之原型)、和珅之弟和琳、清末名将罗荣光、陕甘总督杨岳斌等,均先后驻兵乾州。沧海桑田,历经风雨,古城依然气派依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石板古街、十里河道、荷塘月色等,古迹繁多,独具特色,令游人流连忘返。用时参考半
从玉钻峰沿公路向北行2公里,但见溪谷两岸石壁陡峭如削,高千仞,绝壁间石纹如画,青白相间,加上有古木翠草点缀,如同画屏。这就是“天门画壁”。走过“天门画壁”,便见三座石峰紧紧相连,这就是“相依岩”。高200余米,活象三个石人相依而立,靠前的一个是头戴银花首饰、身着百褶花罗裙的苗姑,紧靠后的一个是头缠花帕、身穿对襟短衣的苗族男子,靠左的一个是头缠丝帕、身着胸襟式土布衣的老媒人。传说这是一对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双方情投意合定下了终身,然后按习惯请来老媒人到女家去说合。这是他们在路上时的情景。
矮寨位于吉首市西15公里处。四周皆为险峻巍峨的大山,其北坡,垂直高度440米,坡度70~90度。汽车从坡下到坡顶,盘旋而上,需转13道大弯,人坐车上,万千景色,尽收眼底。矮寨为湘川公路最险要关卡,30年代修建。1987年地方政府在山顶处立有“开路先锋”铜像一尊,高5.7米,重近一吨,以纪念在修此公路中牺牲的民工。矮寨坡下,有一独具湘西特色的苗寨,村寨内,鳞鳞的灰瓦吊脚楼,青青的石板路,十分和谐统一,恬适幽静。
德夯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处,面积58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颗天工巧的风景明珠!这个自成一体的德夯风景区内,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竞秀,古木奇花,珍禽异兽,苗族风景,皆在其中。那200多米高的统纱瀑布,400米深的玉泉门峡谷,500多米高的天险盘古峰,还有那人迹末至的原始次森林,古朴优雅的苗家风景,无不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在这里,巨大的奇峡就有六七条,小小峡谷处处皆是。在地学上,被称为是一个高山台地边缘的岩溶峡谷、隘谷和嶂谷地貌。因此神奇而深壑的峡谷成为德夯自然
吉首市郊平陇至后山贵鱼坡一带广阔的山川曾经是苗族起义军与的多万清军最后大决战的战场。至今在这一带还经常拾得碗口粗的铁炮、铜炮及其弹丸,有的已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自治州博物馆。古战场为平陇地形,中间为长条状盆地,四面为高山,山势雄伟,峭壁环峙,地形险要。平陇的东面水门岗是人平陇的门户,是一道地理位置十分有利的最重要的关卡,两山夹江对峙,壁陡如削,仅一线羊肠小道过,易守难攻。起义军就是利用平陇这个能守能攻的地理条件多次打败了清军的进攻。嘉庆元年,三任元帅的额勒登保统10多万清军分五路会攻苗民起义军的核心地平陇。由于起义军与清军实力悬殊过大
堂乐洞位于吉首市西郊约10公里处,又名“小桃花洞”。相传清乾隆年间吴八月部将杨鼎元曾率义军入洞打铁制造兵器,称“打铁洞”。“打铁”苗语即为“堂乐”,故名。堂乐洞由一主洞和若干支洞组成,共三层,全长约2500米,洞高平均约10米,有通风口三处。洞内空气清新,景观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迎客厅、跳鼓台、卧狮坪、相峦坡、青龙潭、望月楼、接龙桥、石花山、石花溪、古石琴及苗民起义军打铁遗址等。
最细腻的瀑布德夯顺溪边小路右行3里许,至流纱瀑布,瀑布高216米,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位于湘西的流沙瀑布落差达216米,据说居全国之冠。从德夯镇出来,村寨小路步行前往流沙瀑布,一路且行且停,在一个拐弯处,便能远远看到瀑布了。大部分时候,瀑布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极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状。游人可以沿着两边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感觉如进入水帘洞一般,有丝丝细雨,浸入心脾。如细沙般的水珠随着风,吹在脸上,手上,草丛间,石头上,奔到底,便汇成了瀑布下那湛蓝的湖。没有如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没有如万
“德夯”意为美丽的大峡谷,德夯苗寨是美丽峡谷中古老而神奇的苗寨,是镶嵌在神密湘西的一朵奇葩。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德夯苗寨居住着百余户苗民,至今留存着千年古俗。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男女老少皆爱“跳鼓”,曾出过五代苗鼓王。繁衍于斯的苗族同胞,千百年来安居乐业,他们讲苗语,穿无领绣花衣,以歌为媒,自由恋爱;晨昏作息,等闲生死;歌舞沉酣。姑娘喜欢用银饰打扮自己,男人爱结绑腿,吹木叶,喜武术。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南方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
罗荣光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乾州古城解放路51—53号。穿斗抬梁、烽火墙式庭院。占地面积1500m2左右,原故居临街一面均为铺面,二进以后均为居室,中有天井,后有山石和花园,构筑十分新颖,门窗雕花刻木,工艺精湛,庭院内外十分别致。
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市内。古城十里盆地、二水绕州,堪称万荣之地;三陆横陈,状如乾卦,是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城中的九福堂是当地望族杨家的祠堂,建于清代。九福堂整体建筑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由高大的门楼、戏台、厢房、正殿、天井构成。过了门楼就是戏台,木质结构,翘角飞檐,雕龙画凤,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员化妆休息。戏台藻井盘龙结凤,雀替、台柱等构件都精雕细刻,镂空和飞檐阳刻的技艺高超,每一幅画都表现了一段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戏台前是占地约40平方米的小天井,红砂条石铺地。厢房均为二层,是地位较高的家人看戏之处,唱戏之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穿过
在吉首市马井坳乡通往团结村的公路边,有一处保留较好的封火院落。据当地老人讲述,这座宅院建成于清朝末年。主院落适应地形,分为四进院落,呈台地布局,层层抬高。第一进院落左右两侧天井,过去用作马房,中间起到门厅的作用。第二进略作抬高,东西两侧是厢房,用作居住。第三进为主要天井,天井两侧分两路台阶。第四进院落有较大抬高,中间用作堂屋,两侧是主要居住房间,供长辈使用,以左为尊。四进院落中轴对称,空间有收有放,逐层抬高,形成长幼有序的极具伦理感的传统特色空间的院落体系。这座宅院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一座典型封火院落,现在已不作居住使用,村民租用它作临时
石姓小宅院是一座典型的苗族民居,位于吉首市马井坳乡团结村(原名凼陀村)。宅院平面呈“L”形布置,木屋架,片石屋基,木结构木板围合,倚身于山坡上,两进三开间,五柱八瓜屋架。左右两开间分别由木板隔开,这已与传统苗居开放的习惯不同,除左右开间各有一间卧室之外,堂屋后也辟有一间卧室,三开间分别居住屋主的三个儿子。厢房由南往北是父母寝室、厨房以及一间小小的木作坊,父亲平时就在这里生活起居,还做一些维持生计的手工活。厨房不再放在火塘屋内,而转移到厢房,可见苗族人传统生活方式正发生着转变。事实上,这一家人虽然居住在一起,却已经是三个儿子分家做饭了。
杨岳斌故居位于乾州古城,为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复台湾的一代名将杨岳斌于同治、光绪年间所建。故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间五进,烽火墙式砖木结构庭院,住宅深邃,院中有院,是乾州古城统一建筑格局的典范。杨岳斌原名杨载福,苗族人,为晚清爱国将领,曾于中法战争期间率军赴台抗击法军。据古文献学专家、吉首大学教授吕华明介绍,杨岳斌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千余平方米,青砖黑瓦,庭院深深,如今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岳斌故居门上的匾额写着“宫少保第”四个大字,讲述着主人曾经的荣光与地位。走进门内,人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这名湘军骁
依山而建的中黄村曾有“五岭七寨八百家,三个岩门打不开”之说。依山傍水的独特民居、飞檐翘角的大院、防匪保安的四合院落、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中黄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距吉首市区19.8公里,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特色中黄村原名“重午”苗寨,“重午”即纯朴的苗族语言,意味着吉祥美丽的地方。中黄村全村使用苗语,被业界认定为最具典型性的纯苗寨,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建筑现存留苗族古建筑民居68栋,200多间,约13000平方米,村内有保寨楼及岗哨,设垛口、枪眼,地方建筑特色明显。文化遗产保存有苗族
潕溪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名沅溪书院,由苗族教育家吴鹤创建。吴鹤是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沅溪书院以为纪念。清乾隆三年(1738年),乾州厅同知王玮在书院内设立义学,聘请常德龙阳举人龙升明讲学,高朋满座,人才济济,盛况空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书院改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苗民起义,书院被毁。光绪年间,在外做官的徐凤翔为给家乡子弟营造
湘西矮寨是一个具有浓厚的苗族风情的村寨。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狮会”、“四月八”和“赶秋节”等较大的传统节日都在此举行。每逢场日,边区山寨苗胞欢欣汇集,相互交流花带、蜡染、花边、剪纸、丝线、竹器、药材及各种农副土特产品。青年男女常在这天留步路旁,约会场边,寻侣结伴,悄悄许下私情。苗民俗称“赶边边潮。湘西矮寨是一个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山区生态名镇、文化大镇和旅游重镇,辖16个村、1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55个自然寨,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80人。周围有大龙洞风景区、古苗河风景区、边城风景区和吕洞山风景区,境内有开路先锋铜像
乾州文庙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中部,南临万溶江,北截古城墙,原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呈塔式、竭山、硬山三种形式,庙高约20米,为两层木质建筑,下方以青色条石为基,上以鳞灰瓦盖顶。由数十根大红柱顶立,每根红柱下都有鼓石基。全部砖木结构,四周环以青砖院墙,是古城三大古建之一(即:乾州古城墙、贞节牌坊、文庙学宫)。乾州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1729—1733年),乾隆六十年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1801年重建,1810、1836、1846年又相继扩建和修葺,文庙楼阁日臻完善,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一座绝无仅有,庙学合一的
湖南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峒河湿地公园)位于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享有"湘西门户"之美誉的吉首市境内,地处我国素有华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武陵山脉的核心区,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是我国武陵山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建设对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矮寨大桥:位于湖南湘西矮寨镇境内,跨越山谷,德夯河流经谷底,桥面设计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30米左右,全长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该桥跨越矮寨大峡谷,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用时参考0.5小时交通1.汽车:在吉首火车站乘坐吉首至德夯对发旅游专线车,票价5.5元/人,发车时间6:30-19:30,每20分钟一班(如果德夯景区有大型跳歌晚会,在晚会结束后会有最后一趟车送回吉首);或从凤凰汽车站乘车到德夯,票价8元/人2.自驾:长沙—G5513—G56—G209—吉首—德夯;或张家界—S306—S228—G319—G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