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阳曲县烈士陵园、青龙古镇、南高庄城址、明泰大师塔、阳曲轩辕庙、太原解放战役野战医院旧址、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坡头村党支部旧址、东山头事件遗址、石槽事件遗址、籍营惨案遗址、梁鸿山战斗遗址、王兴坪惨案遗址、李连寿烈士墓、西庄烈士陵园、华国锋路居旧址、贺龙路居,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阳曲县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城西北角。为安葬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在太原市境内风格梁、虎儿梁等地的烈士,1960年春,在阳曲县城西南处修建了阳曲县烈士陵园,安葬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全国17个省、市的革命烈士1214名,其中有名烈士676名、无名烈士538名。1988年3月,徐向前元帅为陵园题词“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1995年,阳曲县委、县政府将搬迁陵园列为双拥重点工程,1998年主体工程完工并进行了搬迁。新建陵园坐北向南,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单层仿古建筑,总体布局分四个院,有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人民生活和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
青龙镇的整个建筑群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古镇南北长5华里。镇南头弯道形建筑群为龙尾;镇西弯形建筑为弯曲向后蹬的龙的右腿;镇东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为龙的左腿。因此道向河边,恰似龙爪刚露出水面;风水坡弓形旧道是龙的右前腿;龙王庙弯曲的坡道是龙的左前腿,下街是龙脖,大十字是龙爪;河坡是龙头,五里长街为龙身,龙头上河神庙等两处庙宇的水井为龙眼。镇东一条大河由南至北滚滚而去,远远望去,青龙镇犹如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起。镇外有一土塔,原为春秋时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远看犹如一支巨笔。青龙镇两侧店铺林立,都是明清建筑。老爷庙、泰山庙、奶奶庙、河神庙、文昌
南高庄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南高庄村上店南高庄城址占地11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及护城壕、城垛等,北城门外现存瓮城,南城门西侧有“三和长屏”石匾,题记“万历二年岁在甲戌秋八月吉日”。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宽北窄,保存基本完整。周长约2000米,厚5米,高约10米。在东、西城墙依护城河夯筑,不甚规整,分别建有5个城垛,墙体日久风化变薄,有坍塌和人工洞口;南、北城墙上各建一城门,另有北瓮城尚存。北城门和南城门均系石砌墙基,砖砌门洞。北城门高6米,宽4米,进深13米;南城门高5.4米,宽3.8
明泰大师塔(第五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盘威村西盘威自然村东北据塔上题记载,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原为宝岩院附属建筑。明泰大师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塔通高约8米,平面呈八边形,塔身为砖砌实体塔,每层叠涩向内收分,檐下施砖仿木斗栱。一层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双翘单昂,二层以上为四铺作单抄斗栱,并施有平座,平座栏板上浮雕万字纹、菱形等图案。二层塔身正中嵌石碣1方,三层正中设拱券门。明泰大师塔为元代楼阁式实心砖塔,历史悠久、造型独特优美,砖饰仿木斗栱精致美观。它的存在反映了本地人民在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具有较
阳曲轩辕庙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中部轩辕庙为纪念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而建,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重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兼作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耳殿、配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瓦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拱五踩重昂,前檐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直棂窗,覆盆式柱础。殿内山墙绘12幅药王坐像,坐像高1.5米;过殿内有彩画10平方米。庙内保存有明、清石碑7通,另有残碑、石幢、石塔等残件。庙院整体布局基本完整,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戏台(兼
太原解放战役野战医院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盘威、河上咀、东盘威、西洛阴、南郑村、东万寿等村。1948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7旅、第10旅、第12旅、独3旅和陕甘宁边区警备2旅及晋中军区独1旅等部队先后开进阳曲,分别驻扎在东黄水、西殿等数十个村庄。随后部队野战医院也迁至阳曲。西盘威、河上咀、东盘威、西洛阴、南郑村、东万寿等6村有部队医院旧址316间、窑洞18眼,全部为当地村民房屋,基本保存完好。东黄水镇:阳曲县辖镇。1959年建东黄水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64.2平方公里,人口1
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位于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占地150平方米。店子底村是阳曲县最南端的一个小村子,位于牛驼寨的正背后,处于通往太原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路上。解放太原时,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和川流不息的由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组成的支前大军,以及粮站、草站、救护站、物资站和前线指挥部、后勤指挥部都往来或汇集在这个小山村。支前纪念馆就是根据解放太原战役中阳曲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的光荣历史,在店子底村创建的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基地。支前纪念馆设有3个展厅,馆内收藏了解放太原战役中阳曲人民支前的三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建筑面积90平方米。1948年10月,太原解放战役打响。为了保证部队的充足供应,中共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副专员彭伯州为首,组织成立支援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所辖10个县的支前工作,指挥部驻地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为同前线部队取得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供应,又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由郭固邦任司令员、刘大煜任参谋长、郭守瑞任政治部主任兼安葬委员会主任。根据地委指示,中共阳曲县委也组建了阳曲县后勤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华国锋任政委、县长张天槐任主任,驻地也设在东黄水村。在
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8年地址: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中大街15号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是阳曲县解放前夕所成立的中共阳曲县委办公场所。抗战胜利后,华国锋任中共山西阳曲县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曾在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二进院上西房居住、办公。中共阳曲县委员会旧址原为当地刘氏民宅,1948年11月3日被征用作为中共阳曲县委办公场所,直至1953年政府迁至黄寨村南坪。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于1948年11月至12月担任阳曲县县委书记时在此办公、居住。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386.72平方米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原上村南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东西两山分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以同蒲铁路为界,铁路东成立晋察冀阳曲县抗日民主县佐公署(习称东阳曲县),同年改称东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今阳曲县温川乡麻黄沟,隶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署;同蒲铁路西成立晋绥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习称西阳曲县),县政府驻今古交市阁上乡狮子村,隶属晋西北第八专署。1948年8月1日,太原区党委、区行政公署成立(后更名为晋中区党委、晋中区行政公署)。为了更好地支援太原解放战役,东、西阳曲
坡头村党支部旧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石坡头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7年11月中旬,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刘道生率战地工作团开赴盂县牛村镇,与中共正太铁路沿线特委委员王达成、盂县县长胡仁奎,共同开辟正太铁路沿线抗日根据地,组建了盂(县)平(定)阳(曲)寿(阳)榆(次)五县特委。11月下旬,改称盂(县)平(定)阳(曲)寿(阳)四县中心县委。随即组建了阳曲分团,由王达成率团开进阳曲杨兴地区,进行抗日宣传。12月,石坡头村杨和尚、史有龙、史慎义3同志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石坡头村党支部,杨和尚任支部书记。这是阳曲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
东山头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凌井店乡西头村东山头自然村。1948年3月25日,东阳曲县第三区委在东山头村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直机关干部和三区全体干部及各自然村村长、贫农团长、民兵干部、妇女干部共一百三十余人。会议的任务是传达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以巩固扩大胜利成果。3月28日,会议结束后因天色已晚,县、区干部仍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居住。因土改中遭到清算斗争的不法分子企图报复,便将东山头召开区委扩大会议的消息报告给驻东黄水的阎军,县、区干部遭一千余阎军包围。区委书记田喜、区长李二圪旦、武工队长李玉拴等参会同志以居
石槽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1942年3月,为贯彻县委对敌工作指示,盂(县)阳(曲)委第二区区委书记赵丰源、区委副书记孟沛元、区长高山等7名同志从庞家庄转移到石槽村开会。因叛徒告密,驻南温川日军山崎小队长带领三十多名日伪士兵包围会议地点刘天德家。赵丰源、孟沛元、高山等区县干部突围时壮烈牺牲。石槽事件发生后,石槽村成为日军推行“三光”政策的重点村,约一年间,驻南温川日军对石槽村进行了十多次“扫荡”,先后杀害抗日军民33人。1943年4月,盂阳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在石槽村召开悼念死难英烈大会,为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
籍营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杨家掌村籍营自然村东北约100米处的土梁上。1941年1月18日,因叛徒告密,驻阳曲县南温川的日伪军三十余人包围了籍营村,村里的男女壮年大都顺着村后的山沟转移到村北山沟里躲藏起来。老弱妇孺,因行动不便钻进村东沟崖上的存放柴草的一个窑洞里躲避。日军进村后四处搜查,当听到窑洞里有小孩哭声时,残暴的日军小队长吉田让伪军点燃了堵在窑洞口的柴草,躲避在洞内的27名老弱妇孺全被活活烧死。遗址附近现存旧窑洞3眼,距地面约15米,因自然侵蚀,窑口坍塌,基本封堵。杨家掌村:杨兴乡杨家掌村距乡政府东西20公里,全村113户、2
梁鸿山战斗遗址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西兴庄村与河庄附近梁鸿山地区。1938年2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太原,八路军总部指示120师破袭同蒲铁路崞县至阳曲段。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指挥120师主力展开同蒲铁路破袭战。至27日,359旅717团攻占平社车站,计破坏桥梁8座、拆毁铁路二十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汽车十余辆,切断北起忻县麻会、南至阳曲高村间的交通。2月27日,从太原出动的日军一千多人,乘装甲车沿铁路向石岭关、平社等地进犯,企图打通铁路交通。日军到达高村火车站后,立即向北推进。在梁鸿山,与贺龙事先部署在这里的358旅716团相遇,独臂将
王兴坪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侯村乡上阳寨村王兴坪自然村,分布面积约3600平方米。1938年6月5日(五月初八),驻太原日军松本、三冈部队及伪军千余人,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独立营驻地王兴坪村。在一阵狂轰滥炸后,日军向村内猛烈攻击,独立营指战员一边转移群众,一边奋起反击。经激烈战斗,独立营大部突出重围,但部队伤亡很大,八十余人在战斗中牺牲。独立营突围后,日军对只有七十来户的王兴坪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王银喜全家8口人,除他随独立营转移外其余全部遇难,其中85岁和83岁的两位老人被日军扔到院中谷草堆里活活烧
李连寿烈士墓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东。李连寿(1916-1943),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人。12岁跟随在太原做买卖的舅舅在太原校尉营小学上学,1931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钢铁冶炼,1937年毕业分配到太原炼铁厂任技术员。1937年11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1940年后,李连寿先后任西阳曲抗日民主政府公安科长、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1943年阴历七月,李连寿到龙王堂村征收粮草,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捕,关押到太原日军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李连寿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精神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墙上写下了
西庄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西庄村东南庙梁前龙峁头。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挺进阳曲西庄地区,建立了西庄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7日,日军多路偷袭西庄根据地,独立团1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23名群众惨遭杀害。1944年1月29日,西阳曲三区区委书记梁存地等同志正在召开会议,突遭日伪军重兵包围,梁存弟只身掩护同志们突围时饮弹壮烈牺牲。1946年2月,梁存弟烈士被安葬于其家乡西庄村,并立碑纪念。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及当地干部群众将众多为国捐躯的烈士遗骨一并安葬到西庄村,形成陵园。1996年,西庄烈士陵园被阳曲县政府公
华国锋路居旧址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西坪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1947年12月,华国锋调任中共西阳曲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到阳曲县后,华国锋领导阳曲军民纠正“三查”左倾偏差,落实干部政策,指挥县区地方武装同阎军作战,不断扩大解放区。为了掌握各区对敌斗争情况和群众生活情况,华国锋翻山越岭,先后到各区转了一遍。1948年,华国锋曾在西坪村短暂居住。旧址为窑洞建筑,该建筑形成于明末清初,保留有华国锋当年使用过的书桌和油灯。北小店乡:阳曲县辖乡。1961年设北小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
贺龙路居地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北小店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第27军、第28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和总部特务团1个营改编为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周士弟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9月,贺龙率120师渡过黄河进至忻州以北地区,10月,率部挺进同蒲路北段配合忻口战役,师部驻扎在五寨。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在太原附近开辟游击战争,并担负开辟晋西北根据地的任务。11月中旬,贺龙率部经岢岚去岚县。期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