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汾河水库、云顶山旅游区、娄烦古城遗址、九龙山庄、抗日游击两级学校旧址、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358旅4团指挥所遗址、晋西北会议旧址、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南峪整编旧址、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晋西北三地委旧址、围困娄烦战斗遗址、滕嗣坤烈士墓、景祭云烈士墓、红军杨、红军战士就义地、刘少奇路居旧址、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张宗逊旧居,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汾河水库
汾河水库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国家水利风景区

汾河水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汾河水库是由国家水利部北京水利勘探设计院规划,苏联专家古列耶夫,马索科夫帮助设计的,容量为七亿立方米,相当于十三陵水库容量的十三倍半,最高水线海拔1131.4米。汾河水库承担着下游的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四个市及所辖18个工农业县区市调洪错峰重任,防洪作用十分突出与重要。水库自1961年投入运行以来,拦蓄了多场较大的洪水,充分发挥了水库的防洪效益,对太原市及下游的防洪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汾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云顶山旅游区
云顶山旅游区

云顶山位于娄烦和交城、方山交界处,海拔2708米。从娄烦县米峪镇的云顶山腰徒步登山,只有40分钟的路程,如果绕道方山境内,驱车可直接到达山顶。云顶山因其海拔高、顶入云端而得名。没有登山前,想象中的云顶山一定是山石峥嵘,群峰壁立。不料,经过一路峰回路转、浓荫敝日的云杉林后,远处呈现出一线绿色的山顶,在蓝天的衬映下分外显眼。登顶极目四周,使人豁然开朗,广袤、开阔的草地映入眼帘,原来山顶是平缓的,很像玉龙雪山的云杉坪。信步走在松软的天然草坪上,远看连绵不断的群山,层层叠翠的林带和蔚蓝清湛的天空,朵朵白云就像飘浮的棉花,仿佛举手可得,真真切切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娄烦古城遗址
娄烦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娄烦古城遗址以横贯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东侧的南川河(监河主流)为中心,古城遗址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遗址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古城遗址地面遗存物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残存城墙遗留于人工挖渠引河的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米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东端城墙约1000余米,宽3米至5米,高约4米至11米,裸露部分长87余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约0.15米;有的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窝与圆形柱洞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九龙山庄
九龙山庄

黄河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又名九龙山庄)位于太原市民航路(五龙沟体育训练基地),交通便利,总面积1200亩,青山环抱,林林茂盛,空气纯净,景色怡人,是集旅游,观赏,运动,娱乐,体育、度假、拓展为一体的山西省内最大的旅游渡假山庄。山庄拥有欧式花园别墅数栋、模拟战场、越野车俱乐部、钓鱼捣、滑雪场、网球网及各种游乐服务设施。充分利用自然沟壑峭壁,修就栈道、战壕、防御工事。山庄海拔900米,是天然大氧吧,标准的各种训练场地(泥潭、水坑、沙床、坎坷石路、赛道、陡坡等)引领新新人类趋之若鹜。装饰考究的中西式餐厅,恬静的饮宴场所,是各类人士旅游、休闲活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抗日游击两级学校旧址
抗日游击两级学校旧址

抗日游击两级学校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席岭村张郝保院,建筑面积204平方米。1940年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娄烦成立后,成立了抗日游击两级学校,冯廉山任校长,学校的任务是学文化、宣传抗日和开展生产劳动。学校一无所有,采用游击形式,走到哪个村就与哪个村的学校合办,没有学校的地方就借用当地村民的民房当教室。1942年春,学校随县政府转移到席岭村,在一次宣传抗日活动中,突遇日军袭击,校长冯廉山和教师面对日军的炮击,带领学生转移到罗家曲。在罗家曲一落脚,学校就照常上课。同年日军占领娄烦后,娄烦二高撤出镇外,并入抗日游击两级学校,李有奎任校长。开始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
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

晋西北三专署机关旧址位于娄烦县庙湾乡水峪村根底街张广治院内,建筑占地面积257平方米。1942年初,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在水峪村召开工作会议。三地委、三专署机关驻扎在水峪村前沟和后沟。张雪轩和崔一生等率三地委驻前沟,刘墉如等率三专署驻后沟。2月16日,驻古交日军偷袭三地委、三专署驻地,驻后沟的刘墉如专员和大部分同志越沟跳崖成功突围。旧址原有3孔窑洞、2间东房、3间南房,其中2间东房和3间南房已倒塌,3孔窑洞保存完好。水峪村:水峪村东连古交,西靠汾河水库,北连双井村,南接下石家庄村,总人口555人,164户,在村87人,外出498人,总


358旅4团指挥所遗址
358旅4团指挥所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8旅4团指挥所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兴旺庄村褚刚则院、王祥瑞院。1940年6月17日至19日,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4团、第716团、第2支队向“扫荡”米峪镇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村上大队发起进攻。358旅第4团指挥所设在兴旺庄西头孤立房屋中,团长唐金龙、政委杨秀山指挥4团指战员在曹家掌、兴旺庄、国练一带打击日军。期间,日军突围时曾突破第4团2营阵地,直接冲到团指挥所,团长唐金龙腿部中弹。指挥所原为7孔窑洞,因洪水冲刷,已倒塌消失。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晋西北会议旧址
晋西北会议旧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西北会议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西北,建筑面积87平方米。1940年2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设晋西北根据地的指示,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在娄烦镇旧娄烦村主持召开会议,成立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晋西北党政军民工作。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为副书记。9日,成立了统一战线的晋西北军政-合委员会,贺龙任主任委员。2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旧址现残存2孔土窑洞。娄烦镇:娄烦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娄烦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娄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娄烦县杜交曲镇小白石村沙足底。1940年1月,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娄烦成立,时曙明任县长。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与中共静乐县委一起活动在娄烦境内,游击办公,先后在娄烦村、蒲峪村、三元村、小白石村、团堡村、韩家沟村等地驻扎。1942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与中共静乐县委驻扎在小白石村,八路军第358旅第716团第3营营长张树芝所率部队也随县委、县政府一同驻扎在小白石村。9月26日,驻娄烦日军奔向大白石方向,企图袭击我党政机关。县委书记杨新与3营营长张树芝在黑圪塔设伏消灭日军10余人。遗址原有十四五孔土窑洞和5间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南峪整编旧址
南峪整编旧址

南峪整编旧址位于娄烦县盖家庄乡南峪村村民李七则院内,建筑面积154平方米。1940年11月,120师奉命组成晋西北军区。358旅回到晋西北后,由于连续作战,一直未能得到休息和补充,部队减员较多。120师下达命令,将独立第三支队第7、第8团缩编为1个团,归属358旅建制。-在南峪村主持召开整编工作会议,决定保留第7团、编散第8团,整编后使用第8团的番号。整编后的第8团,机关精干,连队充实,士气高昂,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旧址现存3孔西窑,保存完好。南峪村:南峪村位于盖家庄乡西部,距县城17公里,全村现有175户,786人,党员34名,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
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新军工卫旅武器修械所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圪徐沟村南50米处,建筑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1938年4月,山西新军工卫旅军械处处长宋象山受命组建修械所,并委托驻扎在米峪镇的后方办事处领导和管理。1938年10月,修械所从米峪镇转移到交城县吴家沟。12月,又从吴家沟迁至圪徐沟。修械所在圪徐沟得以发展壮大,人员从修械所最初成立时的4人增加到上百人,分为锻工组、机钳组、木工组、炸弹组,肩负着修械、造枪、造手榴弹的任务。1939年7月,修械所开始成功仿制中正七九式步枪,月实际生产达30支。手榴弹月产量达五六千枚,最高时达9000多枚。19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席岭村席国栋院,建筑占地面积307平方米。1939年2月,中共晋西北区委将中共静乐中心县委改称中共静乐地委,慕纯农任地委书记,饶斌任副书记。1940年9月,晋西区党委、晋西北行署决定专署与地委对应,撤销静乐地委,新组建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辖静乐、岚县、阳曲(西)、宁武、崞县(西)、忻县(西)等地,地委书记先后由慕纯农、张雪轩担任。1942年8月撤销晋西北区党委,成立中共晋绥分局,三地委归晋绥分局领导。12月,晋绥四地委并入三地委,地委机关由娄烦迁入临县。晋西北(晋绥)三地委在娄烦期间,地委、专署机关先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山石梁。1942年8月21日,日军侵占娄烦镇,在城西北的山石梁上修了1座大雕堡,在娄烦镇内黄土圪洞的衙门圪塔修了1座大碉堡,大碉堡周围修了4座小碉堡,与山石梁炮台遥相呼应。日军以此为据点,对娄烦人民进行-与统治,拔除这几座碉堡成为娄烦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标。1944年秋,抗日战争转入战略-阶段。8月中旬,静乐县委、县政府、晋绥八分区二支队和静乐二区区委、区政府在蒲峪村成立指挥部,决定采用挖地道炸碉堡的方法炸掉娄烦衙门圪塔上的日军碉堡。二区民兵共挖了520米地道,将250公斤0安放在东南方向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滕嗣坤烈士墓
滕嗣坤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滕嗣坤烈士墓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大夫庄村灵堂湾范补兰后菜园西北角。滕嗣坤(1913-1941),曾用名滕代吉,湖北麻阳人。1938年奔赴延安,经滕代远介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团第2营第6连排长。1941年秋,第358旅第7团第6连在大夫庄村驻扎时,与进村“扫荡”的日军激烈战斗,滕嗣坤等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据村民回忆,战斗结束后,当地民兵将牺牲的烈士掩埋在村南和村北的灵堂沟,未用棺材,也没有作任何标记。20世纪90年代,村民在开垦果园时发现烈士的遗骸。2010年,在开展革命遗址普查过程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景祭云烈士墓
景祭云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景祭云烈士墓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河北村南500米处,占地面积2.5平方米。景祭云烈士1916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职务为武工队侦察员,1947年4月在忻县井沟村战斗中牺牲。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准发《革命烈士证明书》,1986年娄烦县人民政府给予换证。马家庄乡:庙湾乡位于县城东部,汾河水库东岸,南靠古交、北靠岚县、静乐、西靠县城、西南与杜交曲镇相邻。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0公顷,下辖21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现有2340户,8876人。庙湾乡土地宽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有广阔的森林、草坡;中部有上千亩平坦坡地四处;西部有水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红军杨
红军杨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杨位于娄烦县天池店乡韩家沟村的随瓜子沟。1936年3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东征红军左路军从古交进入娄烦,路经韩家沟村时遭到阎锡山飞机的袭击,有两名红军战士被击中,倒地牺牲。红军走后,韩家沟的群众将他们掩埋在村后随瓜子沟的山坡上,拢起墓堆,并在墓旁栽下杨树作为标记。这些杨树被当地老人称作“红军杨”。多少年来,老百姓每年都要在这里栽植杨树。如今,原来的那几棵杨树已经没有了,但这道沟里杨树已成林。韩家沟村:韩家沟位于天池店中上游,全村152户,545人,耕地面积1200亩,退耕面积1135亩,低保户57人,五保户3户,老年养老金领取人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红军战士就义地
红军战士就义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战士就义地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山城峁黄土圪洞。1936年3月,东征红军从古交进入娄烦。3月29日东征红军由娄烦北进入岚县。同日,尾随红军的阎军傅存怀部即追至娄烦,搜捕掉队红军及与红军有关的人。红-移时,有3个红军小战士因劳累过度睡觉未醒,没有跟上大队伍,被阎军搜到后绑到娄烦镇黄土圪洞杀害。娄烦镇:娄烦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娄烦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娄烦、旧娄烦、官庄、姚罗、新城北、西果园、范家村、任家沟、大夫庄、蔡阳庄、前黑山、后黑山、新良庄、三元村、尹家窑、娄家庄、童子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刘少奇路居旧址
刘少奇路居旧址

刘少奇路居旧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郭家庄村西北70米,占地面积为580.16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1942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由华0发在回延安途中,穿过敌人一道道-线,经山东、晋东南、太岳等地,长途跋涉来到了太原至汾阳的公路上。八路军358旅7团政委杨秀山率部护送,行至交城与娄烦交界的山头上时,少奇同志指着娄烦的地界说:“这个地区不错,耕地面积大嘛。”当晚住于郭家庄村窑洞中,刘少奇同志看到桌子上放的《晋绥日报》时,迅速走过去带着愉快的心情看起来。第二天天刚亮,杨秀山政委接到军区电报,请少奇同志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

盟邦记者团路居旧址位于娄烦县马家庄乡潘家庄村,建筑占地面积366平方米。1944年6月,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8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莫里斯·武道等组成盟邦记者团到晋绥根据地参观。8月30日,记者团抵达晋绥军区司令部。9月4日,记者团前往靠近太原的晋绥八分区。在目睹夜袭汾阳城和攻克协和堡据点后,9月22日,记者团从晋绥八分区机关所在地关头出发来到娄烦,目睹了我军民围困娄烦敌据点的战斗。25日,盟邦记者目睹了强攻娄烦据点的战斗。之后盟邦记者团离开八分区前往晋绥第3军分区。参观考察结束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写下了轰


张宗逊旧居
张宗逊旧居

张宗逊旧居位于娄烦县娄烦镇三元村,占地面积为416平方米。该宅为清代建筑,原为原静乐县文教局长的住所。1941年八路军120师358旅在娄烦县建立抗日根据地时,张宗逊旅长曾在此宅院的门楼上居住1个多月。张宗逊(1908—1998)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今临渭区向阳办)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