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团山民居、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小镇)、湖泉生态园、哈尼梯田、太平湖森林小镇景区、建水朱家花园、弥勒市东风韵景区、建水文庙、建水燕子洞、阿庐古洞、开远南洞、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河州博物馆、郑营村、撒玛坝梯田、蒙自南湖公园、石屏焕文公园、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东仰风情园、丫沙底温泉,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团山民居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距县城13公里,是建水的历史文化资源景点之一。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90~1406)由江西侥州府鄱阳县贸易入滇,定居团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光绪年间,村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以此光宗耀祖,辉耀门庭。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有15处。古建筑7处,包括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样,占地不等,规模不同,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
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城北方,距弥勒县城21千米,距石林风景区40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异石林立,树木繁密,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不仅是阿细跳月发源地,还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动项目,古老纯朴的阿细婚俗、民风民俗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邑民俗文化生态村,意为吉祥之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弥勒县城
湖泉生态园湖泉生态园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弥勒县城市建设和旅游总规中“一廊、一区、三带、三园”结构中的第一园,总体规划共有7个水面、5个景区。7个水面水域面积达1300余亩,蓄水200余万立方米,生态覆盖面积达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城市绿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外,还形成了近似天然环境,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这也是近年来弥勒基础设施建设向生态环保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弥勒人自己打造出来的一件的佳作。整个园区湖光山色,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景色宜人,园区内人来车往,特别是“银沙滩”一带游人如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园
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
建水朱家花园景区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未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毫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其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主体建筑分为内宅院、宗祠、后花园。宅院内宗祠、绣缕、商铺、水榭、花厅、池塘、竹林一应俱全;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厅堂布局巧妙,空间景观层次丰富;门窗枋板、柱础栏阶,无不精雕细镂,文气盎然,被誉为
始建于元代,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云南建水文庙,以庙为学,是开启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功能的礼仪性建筑。其祭孔仪式分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历史场面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内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相互对称,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庙内有一个椭圆形大池塘,名叫“学海”。正殿先师庙,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约万斤,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两根有镂空雕刻的巨龙盘绕。屋顶全铺五光十色的琉璃瓦。正殿大门的22扇屏门上,雕有近百种飞禽走兽,工艺极精细。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
建水燕子洞位于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洞分两层:上洞巨大,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洞内原有一座三层楼阁,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为一箭穿三楼,后遭破坏;下洞高十余丈,洞顶密集钟乳石,沪江流入洞内的暗河段长七八公里。洞内光线阴暗,有众多燕子栖息,故名燕子洞。洞外多桃李树,春季群花竞开,为岩洞增色。夏季入洞清凉爽适;隆冬则暖气充溢,亦为燕子洞一大特色。沪江流出建水坝后,进入石灰岩山地中,河水时隐时现,形成众多的地下溶洞、暗河与地表河相互交替的现象。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
被誉为“云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里,位于泸西县叹公里处。又名泸源洞,阿庐古洞是一组奇特壮观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与石林景观相似,石林在地上,阿庐古洞则在地下,它是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穴之一。“阿庐古洞”为彝语,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景区由泸源洞、玉柱洞、玉笋河组成,全长3000余米。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且各具形象,诸如彩霞迎宾、古莲倒悬、幽谷神钟、古龟望月、魏王点兵、天
南洞风景区位于城南郊10公里处,是开远古八景之首,有“龙游南洞”之说,明朝始被发现。《阿迷州志·南硐游记》载:“洞口藤如苍虬巨蟒,横亘其门”;“丹岩翠壑,色色可人,鸟音鱼泳,尘虑尽消”。明朝蜀人状元杨升庵曾游此地,陶醉于眼前景色,亲笔题“南洞”二字。1574年,云南巡抚邹应龙游后,更名“通灵”,留有《南洞口号》、《通灵记》诗文。南洞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大小不一的8个溶洞组成,其中4个相连相通,以“桃源洞”和“通灵洞”最负盛名。至2008年,只向游人开放桃源洞。南洞集山、水、石、洞、林木为一体,有景点59个,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珠联
“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个旧悠久的锡文化为背景,以文化创意为切入点,以锡工艺为主导,融入发展个旧青花工艺瓷、银工艺品和青铜器工艺品制作,并整合红河州民族文化及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资源。园区筹建以来,一直坚持和传承锡文化,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完整地保留了“斑锡技艺”这一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规划面积达115亩,园区内共包括三大文化体验区域:商品购物广场、文化交流中心和生产加工区。目前,园区现已建设完成800平方米的锡工艺品生产车间,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钢玻结构文化汇展中心,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其他文化名人个人工作室
红河州博物馆坐落在蒙自市天马路65号红河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西侧,于2003年12月建成,馆址占地面积3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21平方米,有文物藏品8089余件,是红河州唯一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2005年10月8日开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走近红河州博物馆,别具一格的中西结合建筑十分显目,取材于红河少数民族转山和圈舞习俗灵感的锥形体造型上,装饰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图案和纹饰,而风格各异的窗口造型则来自于少数民族对日月水火的崇拜。漫长的岁月中,红河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不朽的文明,在“古老神奇的红河”、“绚丽多彩的红河”和
郑营村石屏郑营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西边10公里的宝秀镇赤瑞湖畔,山青水秀。郑营村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块“璞玉浑金”,这里的古建筑、宗祠、学校及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十分壮美。1999年1月19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郑营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成为赤瑞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石屏郑营在明洪武年间原名普胜村,系傣族聚居的村子。明初,明军后裔由云南红河州蒙自进入普胜村,傣族-迁往元江及西双版纳。郑姓汉族遂将普胜村改名为郑家营。郑营村西边为小寨,东边为大河沟,系彝族聚居的村子。1958年,小寨、大河沟划入郑营,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这不是文学夸张,更不是信口,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实。汉文史对哈尼梯田的记载已迟至明代,据1934年编的《五土司册籍》记载;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头人吴蚌颇率众劈山开田,众推为长,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为当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许世袭,明清连续开山造田。这就是国史记载的千百年来哈尼梯田文化极其辉煌而又珍贵的一笔。撒玛坝梯田位于红河县中南部,宝华乡东部,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距县迤萨37公里,撒玛坝梯田共有1.4万余亩,有4300多层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汉文史
蒙自南湖:在云南蒙自县城南。明代在积水洼地上开凿而成,引城东法果泉水入湖。湖中堆三座土山,名为“蓬莱三岛”。清筑堤建桥,渐成“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的景区。南湖位于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在湖中堆积成三座土山,以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公署内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公园内终年杨柳依依,四季碧波粼粼,景致有如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常喜欢到这里吟诗作赋,发奋苦读,故又称“学海”。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起源于这里。南湖素有
焕文公园位于石屏县城以东两公里处,总面积633亩,是异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石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地。焕文公园的各个景区采用石屏县清代古典建筑风格建造,沿南北轴线布局了焕文胜景,名邦文献,大魁天下三大景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焕文公园距石屏县城不过两公里,建在异龙湖畔。早些年,这里不叫焕文公园,而叫冒合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高,但在不大的石屏坝子中,冒合山还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山上那高大雄伟的焕文塔,给人以挺拔向上之感。焕文塔据石屏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秋,广西全州举人蒋振阅任石屏知州,地方士绅建议其创建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境内西南虹溪镇,白龙洞距弥勒县城28公里,白龙洞风景区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景区。随着弥勒县旅游业的发展,凭着白龙洞独天特厚的自然资源和白龙洞人坚持不解的努力,一步步的在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白龙洞喀斯特地貌发育精美,属峡谷型叠层溶洞。它是云南溶洞中钟乳石最多,最精美的溶洞之一,很多钟乳石的形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洞内钟乳石类型几乎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种类的沉积无特征,发育于距今2.25亿年的三叠纪白去质石灰岩中,主要地质成因是乳白色次
东仰风情园位于绿春县城东部,风情园由入口区、广场中心区、广场舞台区、餐饮区、祭祀区、购物区、停车区、哈尼族博物馆8个部分组成,其中哈尼族博物馆是东仰风情园的核心部分,博物馆始建于2006年5月,于2008年11月国际哈尼/阿卡学术讨论会期间正式对外开发。2011年1月30日经云南省文物局批复成立绿春县博物馆,并于2月3日进行了正式挂牌,开馆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万余人。博物馆共有6500平方米(含馆前风情园广场、绿春六个世居民族的图腾柱),共投入1200余万元,全馆建筑面积达3456平方米,展厅面积有2200平方米。馆内设有总馆、迁徙
丫沙底温泉是个旧市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新开发的一个温泉旅游风景区,地处陡峭的高山峡谷之中,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这里山体绵延、流水潺潺、古树参天、藤条垂吊,身临其景,一种原始的神秘感便会从心底油然而升。丫沙底景区的温泉水温度高达92℃,这里的泡池多为露天,在浸泡温泉时也可沐浴阳光,仰望蓝天白云,看小鸟飞翔,听林中蝉鸣,闻遍野花香,很有几分山野的情趣。看一个温泉是否有医疗作用,可以通过看水是否清亮发蓝,嗅水是否有硫磺味,抹水至肌肤上是否有滑腻感,这样即可检验温泉是否有医疗保健作用。丫沙底温泉是一个典型的医疗热矿泉,富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及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