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秦长城遗址
渭源秦长城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渭源秦长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渭源县,渭源秦长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古老雄浑秦长城

渭源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6公里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1里有一小烽燧,10里有一大烽燧,雄伟壮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渭源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地儿坡、樊家湾、文昌宫、秦王寺、石堡子、陈家洼、方家梁、城壕、高咀山、马家山、下盐滩、阳山等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十七公里,从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境。

这段古老的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十米,沿城垣起伏,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伟壮观。城垣下夯层清晰,秦瓦遍地。长城脚下的秦王寺,传说是秦始皇西巡陇西郡(郡治狄道)时,途经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原有寺庙建筑一进三院,雄伟壮观,山门外有戏楼会场,寺后院有一深井,名曰:"秦王饮马井",井旁有一棵千年古树,叫"秦王拴马树",寺内有一口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陇、渭、临三县集资筹造的大钟(直径2米、高3米,重4800斤)可谓世所罕见。

秦王寺庙宇大部分在清同治时毁于兵燹。大钟在1958年砸毁炼成钢铁。现仅存后院正殿一座(民国23年重修)前院左侧偏殿一间(清宣统时修),院东厢房三间,其余全部废墟。残存的旁殿壁画上写有抒怀诗:"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战几时休?万里长城遗迹在,不见昔日秦王侯"。渭源县秦长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

秦长城遗址发现于1987年,共两处。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25公里,间断延续,最宽处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但夯印不明显。

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峁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沿此两段古长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白灰陶、夹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红陶残片,其上纹饰多为蓝纹、粗细绳波、方格纹和堆积纹等。同时,还发现战国时常用的陶鬲单足及其残片、石器残件和四棱形铁箭头等物。经考定,这里为战国至秦汉时长城遗址。据《汉书?匈奴传》上载:“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谪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放故塞。”所谓“故塞”,即秦昭襄王时所筑、今榆林市境内发现的秦长城。

在包头,除了有较早时期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临三北(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周围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上一篇 露骨山
上一篇 渭河源景区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72238.html
渭源县周边景点
渭河源景区
渭河源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渭源境内长50公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尚书禹贡》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鸟鼠同穴之山来脉于昆仑西顷,是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鸟鼠同穴”鼠在内,鸟在外同居一穴,和平共处,寓意和谐。鸟鼠山“品字泉”涌出的惠泽秦陇的汤汤渭河,更孕育了博大多彩的华夏文明和独特的渭河源文化。2012年以来,渭源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上提出的全力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和定西市提出的全面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目标,依托渭源丰富的生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首阳山
首阳山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享堂沟,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首阳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国(今河北庐龙县)君之二子伯夷、叔齐相让嗣君,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阴。因武王不听,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而成为陇右名山。秦汉在此建县时就名首阳县了。渭源首阳山最早见于庄子所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还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东汉-学家曹大家(即班昭)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渭源灞陵桥
渭源灞陵桥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腾越跨云天,岸柳朦胧锁雨烟。一泻随心古孟浪,清波渭水涌铁璇。”这是甘肃“临洮诗词》主编汪弘祺先生对家乡名桥的由衷赞美。真的,陇上廊格渭源县灞陵桥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饮誉华夏文化、建筑界、而今,她以更加婀娜本美的靓雨容姿引了中外游人竟聚焦,成为大西北上镜率最高的华夏廊桥命品。廊桥命品村肃渭源县灞陵桥,坐落于渭水源头第一城谓源县城南南河滩。该格距省城兰州仅170多km,近百年来,如飞虹似蛟龙的灞陵桥,因其足可与兆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虹桥相媲美,而电视报刊而成为渭源和陇中泥游标志。号称“渭水长虹”“渭水第一桥”的灞陵桥,距黄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渭河公园
渭河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渭河公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老子修道成仙的老君山、文化广场以及汉唐文化步行街。整个渭河公园共有灞陵滨水文化园、文化历史展示区、老君山森林公园三个功能区。灞陵桥桥身拱起,状如蛟龙腾飞、长虹卧波,故有“渭水长虹”之美誉,是中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纯木质卧式悬臂叠梁拱桥。它是千里渭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也是滨水文化园的主要景观节点。老君山,原名庙坡山,与灞陵桥南端相连,像一座绿色的屏障,矗立在渭源县城南面,故有渭城屏障之称。老君山是渭源道教胜地,从唐代开始就有庙宇建筑,明清达到鼎胜。夕阳西下,老君山古庙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