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福清东关寨、啸余庐、平潭五福庙、林春泽宅、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黄培松状元府、柔远驿、郎官巷建宁会馆、张经墓、林瀚墓、凤洋将军庙、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南阳陈氏祠堂、高应松祠堂、生顺茶栈旧址、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石洋坑坪桥、义存祖师墓、雪峰枯木庵,福建省福州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福清东关寨
福清东关寨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建于1736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180平方米。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上、下两层,共99个房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都镇:福清市辖镇。1961年置一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王坑、普礼、一都、东山、善山、后溪6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蜜饯、饮料、造纸等厂。农产水稻、红薯、林木。古迹有宋状元黄定读书处的协济庙,清建东关寨及黄定的状元厝。.……一都镇详细信息++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啸余庐
啸余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啸余庐位于青芝山虎洞岩窝中,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正座三间,呈“一明两暗”格局,中央凹入为堂屋,二楼带廊。后方利用庐后天然岩洞作厨房。右侧延伸出一开间,底层架空,跨于巨石上,下有石台阶。外有围墙,大门上方刻着林森亲手书写的“常关”二字,寓意“门虽设而常关”。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避往青芝山,将虎洞梅花别墅改建,取叶向高游青芝山诗“山馆夜深闻虎啸”及左宗棠万松岭词“半岭山风有啸声”之意,命名为“啸余庐”,为隐居之所。隐居期间与青芝寺住持觉非禅师来往密切,甚至在山上造藏骨塔一座,拟百年后归葬青芝山。民国廿二年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
平潭五福庙
平潭五福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五福庙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传明洪武年间,驸马陈福死后被封为“威灵公五福都城隍”,祀于京师,移炉福清,飞炉海坛。因本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平潭原属福清)福塘里,神主名字为陈福,合计五个“福”字,故民间又称“五福庙”。位于平潭县潭城镇五福庙街平坦,占地940平方米,坐南朝北,依次为庙门、戏台、城隍殿、太岁殿等。庙门石楣外刻“五福境”,内刻“平潭古迹”,意指门立于平坦的巨石之上,这也是“平潭”之名的由来。门内为龙凤戏台,为三拱型天花板屋顶。城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硬山顶。梁架上绘有罗汉伏虎、莲花座斗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
林春泽宅
林春泽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春泽宅位于南屿村水西林街,座西向东,背靠太平山,主座为三进五开间大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位于中轴线上,单开间带八字墙,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两间倒座。门内为天井,左右带撇舍。第二进为正厅,建筑面阔五间,中央三开间为厅堂,进深六柱十三架,抬梁式木构架,大量使用斗拱、驼峰,雕刻简洁精美,屋顶为硬山封火山墙。第三进名人瑞堂,木结构两层楼阁,立面五开间,进深楼上四柱九架,楼下前后各增一柱两架,楼梯两部,一部设在后堂,一部设在右撇舍。据说水西林氏住宅始建于宋,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一说十六年即西元1537年)失火,整条水西林街毁于火,次年其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墓为塔式,占地三百平方米,边长六米,高七米,拱形为白色花岗岩构筑。墓上置两层青石纪念塔,高约十米,为青石构筑,方体,塔上碑文记载这次战役经过和阵亡将士名单。塔身镶嵌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书写的“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及纪念碑记、蒋介石的题铭“气作山河”、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题铭“功昭闽海”、七十军军长陈孔达的题铭“精忠贯日”。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四月,日军近卫师团、第18师团、第48师团各一部在日本海军第二遣华舰队的配合下进攻福州,21日,福州沦陷。五月21日,驻福州的日军48师团(征兵位置为日本“天皇”的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黄培松状元府
黄培松状元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培松状元府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内。该旧楼坐北朝南,总体为两层的青砖楼,一层底部有一架空层。主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该建筑是本地区民国时期的典型代表。它采用了中西合壁的做法,外层为西洋式,内部为中式,营造了许多精美的装饰构件。苍霞街道: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2004年)代码350103007位于台江区西南部。2004年4月苍霞街道与帮洲街道合并后:东临中亭街;西至白马桥、北兴横路、健康街;南靠闽江;北接三捷河、下杭路直至红旗村桥头。辖9个社区:~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柔远驿
柔远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球馆是中国(清朝)与日本(萨摩藩)为接待琉球国使节而建立的馆舍,其遗址共有两处:一处在今中国福州市,另一处在今日本鹿儿岛市。中国的琉球馆即柔远驿,明代时官方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民间又称琉球馆,是福州的一座馆驿建筑,位于台江区琯后街40号。明代时,柔远驿的规模已经较大,共有前厅三间、两边卧房六间、后厅五间、两边夷梢卧房二十七间、贰门三间、两边夷梢卧房六间、守把千户房两边十间、军士房二间、大门一间另外还有附设一座天妃宫用于祭祀妈祖女神,一所进贡厂用于存储、检查和加工贡品和商品,另外还有控海楼和尚公桥建筑。清代的柔远驿在康熙十八年(1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郎官巷建宁会馆
郎官巷建宁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官巷建宁会馆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郎官巷17号郎官巷东段。始建于元代,现有建筑物系清代由建宁人出资重修。福州建宁会馆位于郎官巷,东近严复故居,西邻南后街,始建于清代,地理位置优越。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置建安郡,西部地区置绥城县(含今泰宁、建宁2县及宁化、清流、明溪等部分地方)。绥城县迄至唐贞观三年(629年)废置后未再复置。唐乾元二年(759年),析绥城县地分置归化(即今泰宁)、黄连(即今建宁)2镇。今绥城会馆为建宁会馆。建宁会馆有天后宫和绥安会馆两部分。天后宫,依次为前殿、正殿、后殿。门墙上灰塑装饰神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张经墓
张经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经墓位于福州市西郊洪山镇原厝村王店山,古称芋坑山,现为工贸学校后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南向,“风”字形,白古石土石结构,自山麓至半山原有13层墓埕,现存9层墓埕。面宽18.5米,纵深110米。封土前竖一马鞍形墓碑,碑面阴刻“明抗倭将领张经墓”。两侧立石构围屏,上刻张经生平事略。墓裙饰有马、鹿、狮、麒麟。两边墓手各雕一石螭,并镇以石狮。墓埕每层均砌石护坡,埕中分立翁仲、石兽。文官执笏,高3.40米;武士按剑,高2.10米。石虎一对,高1.10米;石羊一对,高1.02米;石马一对,高2.10米。墓前两根望柱,高约5米。左刻“玉音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林瀚墓
林瀚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凤洋将军庙
凤洋将军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洋将军庙位于晋安区鼓山乡凤洋远东村江边,是唯一一座供奉琉球国神的庙。庙为砖木石结构,面向东南临闽江,由门楼、戏台、走楼、钟鼓楼、祖殿组成,占地面积665平方米。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了扶持琉球国前来朝贡、贸易,在福州选择了擅长划船的36人赐给琉球国,侯官县壁团洲(今闽候新洲)人金瑛也在其内,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琉球国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的六世孙金伯通冲破日本人劫掠回乡认祖,并于两年后,再次奉命来到福州,在闽江口遭到暴风雨袭击,在船头调度时不幸落入水中丧命,尸体顺潮漂入内港远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位于福州市区于山戚公祠内。1933年10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因不满蒋介石投降--政策和围剿红军(在战斗中遭红军沉重打击)的决策,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协定,停止军事行动,划定军事分界线,恢复双边贸易,释放在福建的政治犯,赞同福建境内革命组织的存在与活动,互派全权代表进行反日反蒋军事行动准备。协定的签定,既为红军打破蒋介石的“围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解除了十九路军领导人的后顾之忧。11月20日,他们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陈友仁和-领袖黄琪翔等反蒋势力,发动“福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南阳陈氏祠堂
南阳陈氏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陈氏祠堂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江田镇:江田地处长乐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南连松下镇,北接文武砂镇、古槐镇,西北毗罗联乡,西南与福清市接壤。南乡干线公路北(北山)福(福清)路经本镇,南通松下港(距离13公里)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高应松祠堂
高应松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应松祠堂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应松(1212~1276)高应松,字筼亩,屿头人,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应松少时端重有志,勤奋好学。理宗淳祐元年(1241)中举人,开庆元年(1259)登进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擢礼部员外郎,翰林院权直。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生顺茶栈旧址
生顺茶栈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顺茶栈旧址位于台江区下杭路238号,原为清末民国初双杭茶帮首领长乐欧阳氏家族产业,集茶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欧阳氏家族先后有5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至1949年此地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2013年1月作为“上下杭商号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始建时间不详。欧阳家族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长乐移业到此,开设“恒元堂”茅茶帮的“生顺茶栈”。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欧阳家族由长乐移业在福州下靛街(下杭路西端),开设“恒元堂”茅茶帮的“生顺茶栈”。20世纪初,印度、印尼、日本等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友会活动场所。建筑总体保存较好,但在修复中错误拆除了原有的俄式木制门廊,并复制了附近的“必翰楼”(已拆除)门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该馆舍卖给圣公会三一书院(现福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校舍。三一中学将原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改名为“二楼”,并在校园内新建了一批建筑。1952年,三一中学由政府接收,改名福州市第九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南侧53号(原27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0月,经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个省10多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为了便于福建的--工作,中共东南分局委派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党代表叶飞等从南昌来到福州,就福建红军和地方游击队改编问题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进行谈判,并提出在福州设立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2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中共闽东特委宣传部长兼--部长王助以新四军参议的身份任办事处主任(后由闽东特委书记范式人以新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石洋坑坪桥
石洋坑坪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洋坑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坑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宽6.38、廊屋高3.6米。两岸桥堍用条石垒筑而成,上建圆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九间,进深四柱。廊屋两侧设木板凳及直棂木栏杆,外护以遮雨板。当心间西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东侧枋上悬挂一潘坪乡等地村民捐资芳名木匾。该桥是存世不多的木拱廊桥之一,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廷坪乡:闽侯县辖乡。1958年置廷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1.5公里。面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义存祖师墓
义存祖师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存祖师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内。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石构,高4.1米,底径2.9米,塔座为八角形,底层石阶两级,上置素面须弥座。塔身呈钟形,石面上浮雕圆珠纹,外观如七层念珠环绕塔身。顶如圆笠,上有圆珠结顶,称“难提塔”。塔身嵌铭刻1方,楷书,“义存祖师塔”。据《雪峰山志》载,塔下地宫存有义存生前自撰、闽王王审知署名的铭与序刻石,计225字。塔于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义存精通佛理,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雪峰枯木庵
雪峰枯木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峰枯木庵在福建闽侯县雪峰寺东南。相传为义存祖师初入山时栖止的地方。庵内枯本一株,己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早朽空。其表层厚约7厘米,南向开一门孔,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刻行左读的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按为公元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用笔挺拔遒健,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树壁刻碑已历一千余年,金石家称为“树腹碑”。惟碑的下半段有七字已在一百年前被火灼烧,枯木腹内外原有宋、元、明题刻二十多段,现存甚少。庵为保护枯木而建,历代屡有更迭。大湖乡:闽侯县辖乡。1958年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