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中国翰园(翰园碑林)、开封铁塔、焦裕禄纪念园、开封包公祠、大相国寺、龙亭公园、郦生冢、圉城旧址、郭屯古战场遗址、鹿台岗古文化遗址、段岗龙山文化遗址、杞县文昌庙、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宝珠寺、紫铜钟、虎丘寺(杞县农民起义旧址)、黄陵岗塞河功完碑、开封古城墙、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启封故城,河南省开封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中国翰园(翰园碑林)
中国翰园(翰园碑林)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翰园碑林,李公涛创建于七朝古都开封龙亭湖西畔。占地百余亩,镶碑三千七百多块,融古今书画碑刻艺术为一体,集山水奇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06年又被省命名为河南省先进文化示范基地,李公涛先生被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为“当代文化愚公”的称号。1985年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创建中国翰园碑林,并立下家训“只需投入,不许索取,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中国翰园碑林坐落于古都开封风景秀丽的龙亭湖风景区,占地一百二十亩,分碑廊和园林两大景区,园林清新淡雅,景色迷人,瀑布喷泉跌宕,湖岛相映生辉,中国翰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它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
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纪念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2月,位于开封市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上,2007年7月更名为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是山东淄博市人,1962年12月出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干部群众向风沙、盐碱、内涝进行顽强斗争,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终年42岁。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受到广泛称赞,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是中轴对称纪念性园林。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开封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拯(999~1062年)是北宋名臣,曾在中央政府当过管理财政的三司使,管理监察的御史中丞,最后逝于管理军事的枢密副使任上。他一生很长时间在中央机构任职,但最享盛名的是他于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共一年三个月权知开封府的时期。开封府因为宋太宗、真宗未即位前都曾任过知府(或称尹)、几位亲王也曾任过开封府尹,故号称"南衙"(唐代称中央政府为南衙)是政务繁杂、浩穰难治的地方。包拯自江宁府调任开封,时已59岁。他任地方官多年,在东京亦任官多时,熟知开封府的种种弊端。他在接受诉讼时,大胆革除旧习,洞开衙门,诉讼者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民间向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陈孚),其气宇非凡的大相国寺,更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特别是北宋期间;佛事,大相国寺、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制定恢复整修大相国寺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710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奇妙的潘杨二湖、明媚的四季同春园、典雅的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龙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有八间朝房,与大殿组成完整的宫殿院落,其内建有中国首座大型宋代蜡像馆,63个人物蜡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御道两侧为著名的杨湖和潘湖。虽然两湖东西相邻,但杨湖清澈见底,恰似北宋名臣杨业的光明磊落,潘湖却浑浊不堪,正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郦生冢
郦生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郦生冢在县城西南11公里高阳村西南隅,铁底河南岸。冢高15米,东西120米,南北250米,上有汉广野君郦食其及大将军曲周侯郦商墓。二墓东西并列,墓后有郦祠,建于东汉延熹六年(163),毁于民国28年(1939)。出土文物有小型砖室墓、绳纹筒瓦、五株钱等。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圉城旧址
圉城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圉城旧址在县城西南25公里,今圉镇及前城、后城村一带。春秋时先后隶属陈、郑,西汉为圉县治,唐贞观元年(627)废县为镇,为镇治。旧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墙基为红岗土和碎砂石搅拌夯筑而成。城址内外出土有春秋铜矛、剑、戈和汉绿釉瓷壶、陶鼎、瓮、尊、绳纹大筒瓦等文物。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郭屯古战场遗址
郭屯古战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屯古战场遗址位于县城南35公里郭屯、蔡寨、于堂、八里庙一带,南距竹林仰韶文化遗址2.5公里,北距圉城故址3公里,在俗称“十里长岗”的北端。建国后曾出土有矛、戈、剑、镞等青铜器,发现有乱放的人骨骼,个别骨骼间插有铜镞等兵器,鉴定为古战场遗址。1987年又挖出小型砖室墓10余座,出土了铜剑、戈及车马饰,并在郭屯村发现一大型砖室墓,出土玉猪、玉俑、玉壁等10余件珍贵玉器及大量汉代陶器。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以来该遗址多次遭盗掘,春秋战国及汉代数百座墓葬被毁。现已采取保护措施,对部分被毁文物进行了恢复工作。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鹿台岗古文化遗址
鹿台岗古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台岗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裴村店乡鹿台岗村西侧。遗址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150米,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文化层一般厚3-5米,自下而上依次为龙山、岳石或先商、早商、晚商及东周等6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少量的青铜器,还发现了一些要房屋、灰坑和祭祀遗址,其中包括距今4000余年,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两处祭祀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石代原始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华夏、东夷两大集团分布范围的界定,探索商人的起源和夏、商两族的关系以及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类型划分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1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段岗龙山文化遗址
段岗龙山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岗龙山文化遗址在县城西南6公里段岗村北、黄岗沟南岸沙丘上。出土古斧、石凿、骨匕首,灰色、红褐色、泥质、沙质绳纹、条纹、附加堆纹之瓮、壶、罐、盘等残片和不完整的陶献、矮乳状鬲腿以及鹿角、兽骨等,属龙山文化遗存。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对该遗址重新进行发掘,出土了龙山、二里头、商周时期的大量陶器。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杞县文昌庙
杞县文昌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庙原称文昌祠,亦称文昌宫,在县黉学东院。清嘉庆六年(1801)移建县城文化街路北。现存大殿和西陪房,均3间。大殿与卷棚相连,四面砖墙,殿内梁柱木架,主柱10根,东西长12.6米,南北宽14.25米。现为县医药公司中药库房,院内存重修文昌庙碑2座。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少奇主席逝世处)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土街10号院,处于开封城区内中心地段,与刘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为“同合裕银号”。1933年银号倒闭,改为-河南省银行,后改为河南农工银行,日伪时期在此设伪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归河南省银行。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曾为我冀南中州银行驻汴联合办事处。解放后为开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1969年11月12日在这里蒙冤逝世。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封及外地来汴的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瞻仰刘少奇逝世处,缅怀一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宝珠寺
宝珠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宝珠寺位于开封市东华门街西头路北。宝珠寺坐北向南,为三进二重院落,飞檐挑角的古建筑,表现出宋,清结合的营造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东西两侧紧接钟,鼓二楼。大雄宝殿居前院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海岛观音。后院正中为普照楼,上层为藏经阁,供奉缅甸玉雕卧佛像一尊及台湾佛陀基金会惠赠的《中华大藏经》一部。宝珠寺前身是当代百岁高僧净严法师(原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河南省佛协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政协常委)所创办的河南佛学社女众林。1924年,净公奉太虚大师之命赴中原弘扬佛法,继慈大师之法脉在开封创办河南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紫铜钟
紫铜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相传:宋时击之声达汴,上闻其声清越,命移至汴,击之无声,仍还尉,因之涂其响眼,后移挂县署大门谯楼上,明万历十二年(公元584年),岁次甲申,邑侯阮公甫倡议就地创建钟鼓楼,第二年丙申小春落成,高悬之,警晨昏,禁行止,为王政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先后曾进行三次大的修整,一九五六年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虎丘寺(杞县农民起义旧址)
虎丘寺(杞县农民起义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寺农民起义旧址位于杞县城南12公里邢口镇邢口村东北隅。虎丘寺创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七年重建。1927年冯玉祥在河南执政时,拆庙打神,破除迷信,毁灭殿房,后经海昌和尚募捐化缘重建中殿,现仅存山门、中殿和围墙。山门和中殿为青砖灰瓦硬山顶,中殿出前厦有明柱两根,寺院面积463平方米。1927年,为响应北伐战争,0河南省委决定在睢(县)杞(县)地区发动农民武装起义。4月24日,在省农协主席萧仁鹄、杞县县委书记吴芝圃的领导下,近万名武装农民在虎丘寺前-,高喊“打倒军阀”、“打倒-污吏”、“劳工神圣”和“北伐胜利万岁”等口号,举行起义。农民起义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位于兰考县城东北40公里宋庄村碑楼内。碑系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3.25米,碑身高2米,碑额高0.7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年)立,刘健撰文,李伦篆额,李真、周文书丹。碑文主要记载了明弘治二至八年(1489-1495年)7年间,开封东至山东西南和江苏西北交界处这一段黄河决口及治理的经过。文中对明朝政府先后委派的官吏和治河的方法、兴修的主要工程、动员民工的人数,都有较详细记载。尤其是对弘治六年(1493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3人的治河功绩记载更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开封古城墙
开封古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城墙始于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城,与今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960年,北宋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历经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据史记载:北宋后期,东京外城周长50里165步,高4丈,宽5丈9尺,居住人口达150余万。经金、元、明、清各朝代,开封城几经战火、水患,一代名城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今开封城墙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高8米,宽5米,周长14.4公里,青砖结构,与东京内城规模大体相近。虽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为仅次于西安城墙的国内第二大城垣,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南辛亥十一革命烈士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市区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墓坐北朝南,呈八角形,冢高5米,直径5.7米,墓壁四周镶巨石。墓前设有墓碑。墓周嵌题词及烈士传略石刻16方。占地0.5公顷。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起义后,河南同盟会会员公推张钟端为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在省会开封组织起义,因0细告密,400多名起义者被捕。同年12月24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丹鹏晏、徐振泉、张得成、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等11人,分别就义于开封西郊和南关。1934年,河南省政府将11位烈士遗骨合葬于南关铁路北侧。1981年迁入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
启封故城
启封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春秋启封故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城。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