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巴伦台黄庙景区、东归生态园、霍拉山佛寺遗址、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小河墓地、巴伦台黄庙古建筑群、楼兰墓群、孔雀河烽燧群、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察吾乎古墓群、七个星佛寺遗址、塔里木胡杨林公园、米兰遗址、“小河”5号墓地、罗布泊南古城(海头古城)、古石刻佛经遗址、古陶片散布遗址、昂嘉恩寺、却金寺、佛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黄庙建在巴伦台镇乐南,原老巴伦台所在地的一条山沟中,庙宇依山就筑就,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黄庙建于1888年,是蒙古土尔扈特部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新疆-都四大庙宇之一。该庙是聘请西藏、内蒙的能工巧匠,耗费500两黄金建造的。整个黄庙群山27座寺院组成,绵延2。5千米,总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历史上最盛时,-多达四五百人。遗憾的是遭“文革”破坏,现只存下两座庙宇。黄庙正殿四方四正,上下两层,砖墙瓦顶,一律作杏黄色,高10多米,庙檐上翘,给人以飞动美感。庙中高墙上置一金轮,两边各站一头金色祥鹿。正中台上矗立着一尊金坐像。庙门和两
和静东归生态公园是大美生态之城和静县的一大亮点园区,特别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歌舞表演,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居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和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迁徙——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的主要聚居地,被誉为“东归故乡”。土尔扈特人举部东归故土虽然过去了243年,然而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土尔扈特人不畏-、反抗压迫剥削与追求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作为东归的故里,东归生态公园不仅传承、弘扬东归文化,而且让人们随时从东归故事中接受爱国精神的洗礼,可谓寓教于乐的好地方。景点分布:东归生态公园位于县城东归大道以北,巩乃斯路以西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乡霍拉山村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晋唐时期为发展的繁荣时期,表现出印度佛教东传以及中原佛教西渐的发展过程。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地面寺院遗址分布于山梁和坡地上,依山势布局修建。一条自然泉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年代为魏晋至唐。2019年,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小河墓地给人的第一强烈印象就是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圆形、浆形的胡杨木桩,都4米多高很粗壮,多被砍成7棱体到11棱。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20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
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黄庙,又称“永安寺”,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总庙,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中段南坡的老巴仑台沟,是巴州地区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喇嘛教寺庙群,法名为“夏尔布达尔杰楞”,它有着严密的寺庙组织和严格的学经制度。巴伦台黄庙由15个寺庙组成,黄庙是主庙,位于寺庙群的中心,其他14所寺庙则错落有致地颁在黄庙四周,布局严整,浑然一体。黄庙位于巴仑台镇老巴仑台沟内,海拔1450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为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所修建。黄庙整体建筑结构严谨,1987年被
楼兰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楼兰城郊墓葬、古墓沟墓葬、铁板河墓葬、小河墓地、咸水泉墓葬、营盘墓葬等多处文物点。墓葬分布在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6公里的范围内,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共计500余座。已发掘墓葬20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墓葬形制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土坑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等。其中已发现的部分汉晋时期的斜坡墓道洞室中有中心柱,个别墓室中有彩绘壁画和彩棺,很有特色。随葬物品主要有丝、毛、棉织品,钱币、项珠、铜镜、木器、漆器、铜器、铁器、草编篓等。其中最具
孔雀河烽燧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孔雀河沿岸的荒漠地带。为汉晋时期丝绸之路楼兰道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烽燧群地处营盘古城至库尔勒之间,基本走势由楼兰沿孔雀河故道向库尔勒方向延伸,分布在长约150公里的地段内现存11处烽燧遗迹。自东向西依次为营盘、兴地1号、兴地2号、兴地3号、脱西克吐尔、脱西克西吐尔、卡勒塔勒、沙鲁瓦克、萨其该、孔基、孔基西亚克伦等。烽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倒塌,部分形制呈土墩状。建筑形式主要为土坯建筑;少量为夯筑。孔雀河烽燧群分布于“丝绸之路”西域东段的“楼兰道”上,东联玉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沼泽苇湖间,在仓头古城遗址向东4公里处。古城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全为沼泽水沟。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心高台上有古建筑遗址。南面是两个土坯,左面的似仓库,右面的似官署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9米的土墩,似原来的戍保遗址。古城东西两边不远处有两座小黄土堆。各占地40平方米,一方一圆。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再向东还有一小土墩,系旧时营垒。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
察吾乎沟口墓葬群也称为"哈尔莫墩古墓"。它位于和静县以西约30余公里的天山察吾乎沟口,属和静县北哈尔莫墩乡。该古墓群数量较大,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约二千余座墓葬,是新疆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特征。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化内涵地域特征明显,被命名为“察吾乎文化”。时代除三号墓为东汉早期外,其余大都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察吾乎”蒙古语意为“悬崖的沟”。察吾乎古墓群主要由1号—8号墓地组成,分布密集、排列有序、特征鲜明、气势宏大。地表几无植被,为戈壁砾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七个星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残存佛像基座,窟内有乐伎、朵云纹、飞天等壁画遗存,出土泥塑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头像。遗址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七个星佛寺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乡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始建于晋代,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场所的遗存,也是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轮台又名布古尔,原音为维吾尔语“雕鹰”之意。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这里有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世界上在流动性沙漠中修筑的最长等级公路—沙漠公路、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有大漠中的香格里拉—草湖、有拉依苏汉唐烽燧遗址及西域都护府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欢乐无比的民族风情。塔里木胡杨林公园:
米兰遗址位于若羌县东80余公里的米兰农场团部东3公里处,是由8座佛塔、3座佛寺、汉屯田水利设施和唐代吐蕃古戊堡遗址组成的一处面积广大的遗址群落。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国伊循城遗址。在汉代屯田遗址地区的中心有突布提古城堡,城堡东南角有眺望台,登台眺望,屯田区的景物尽收眼底。在东南方沿着一条宽10—20米,长37公里的引水干渠,分布着16个屯田卒居住的群落和一个炼铁炉遗址。干渠引水于米兰河,沿线有七条支渠,采用双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灌区面积约45000亩。渠道布局严整,水头控制得法,在至今发现的古灌区中少见。如今灌区土地上敷有10厘
“小河”5号墓地估计是早期楼兰人墓葬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点,它位于阿拉干以北的罗布沙漠中一条向东南方向的称为“小河”的干河床附近,当地人称“千口棺材的墓地”。这个墓地在一个小沙包上,竖立着上百根四米高的圆木,墓地上散布着成百上千的船形棺板,并立有巨大的“木桨”和0状木祖,从未露出沙面的立木上尚可见大红的色彩,说明当时整个墓区的木柱都被涂成了红色。裸露地面的女性木乃伊头发金黄,深目高眉,有印欧人特征。东部一女性墓周围有很多绘有图案的木板及大量的牛头骨,其对面用柱了围成半圆形。墓地所有设施均面向这座女性墓。在墓地上还有木栅栏分隔墓地,有与真
海头古城在楼兰古城西南48.3公里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南北城墙长107米,东西城墙长约19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头古城附近是罗布泊地区另一个遗址集中区,在其西北约3公里处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遗址。文物部门将海头古城称做罗布泊南古城,1914年斯坦因在罗布泊探险时将其命名为LK城址。海头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维吾尔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罗布泊探险时在此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误认为此城是楼兰古城。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译李柏文书时发现,两件文书均注
1984年,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队在库鲁克皮提勒克塔格山北麓,祁曼塔格山南部方圆12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发现了总数在2000片以上的石刻佛经。这些数量惊人的刻经石板大多选用黄色砂岩、板岩为原料,唯祁曼塔格山南坡的一处,多选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为石料。在硬度很大的花岗岩上锲刻佛经,没有相当的技术和器具是难以完成的。石板多为两面刻字,初步统计总字数达50余万字,可称得上“天书”。刻法分阴文和阳文,字体大小风格各异,估计出自多人之手。刀法娴熟一丝不苟,有的工整严谨,有的洒脱奔放,有的浑厚苍劲,有的秀丽流畅,颇具匠心。最多的一处分几层垒在一长6米
总面积约1890平方公里的且末县来利勒克遗址陶片沿车尔臣河古河道,东西宽30公里,南北长63公里,为古代春秋至中唐时期(公元前770年至8世纪)遗址,区域内沙层地表随处可见古代遗留的大量陶片,以手制的红褐色和灰褐色为主,地表陶片散布密集处达每平方米116块。
位于阿尔先沟开阔地段。1771年由伏尔加河流域随土尔扈特人历经磨难,经过战火的洗礼到达中国,后辗转多处。是东归惟一幸存的寺庙。
为0神庙,是麦德尔佛的护卫者,叫却金而得名。雕梁画栋极为森严。12根雕花大柱竖立在大殿内,正中间的四根大柱雕有四条头朝下尾朝上的蛟龙,栩栩如生。
像征着佛教圣地。两座佛塔高17米,一座像征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幸福;令一座像征着佛保佑人们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原佛塔被毁,1999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