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黄平旧州古城旅游景区、岩门长官司城、浪洞森林温泉度假山庄、洋码头水库、舞阳湖水利风景区、飞云崖古建筑群、旧州古建筑群、黄平重安江景区、黄平飞云崖风景名胜区、野洞河、天柱宗祠、石笋沟、懵龙宫溶洞、朱家山原始森林、飞云大峡谷、马家岩、月潭寺大佛殿、月潭寺牌坊、“海上飞来”碑、圣果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景点地址:贵州省黄平县飞云大道湖里中学15、16号门面这个无论地理还是名气都比较偏僻的古镇,其实旧时水运兴盛,商贾云集,来自大江南北的各路商人到这里来做生意,特别以四川、湖北和湖南人居多,日久年长,他们操着祖传的口音,成了当地人,继续做着小生意,形成了旧州古镇上南腔北调的市井之歌。古镇的主街,西上街。两边是典雅别致的砖木结构房子,外窄内深的房屋构造,造型美观独特的封火隔离墙,构成了旧州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房屋内天井旁假山怪石、奇花异草,就象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西大街封火墙特色建筑,古色古香,临街铺房,结构巧妙,人行街道,宽窄适度,现代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黄平县东南面的谷陇镇原山凯乡境内,距县城30余公里。岩门长官司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毗连台江,施秉、黄平三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地势险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万历《黔记》载平越地图,已经有岩门司,而岩门长官司首,任则为明代成化年间“征剿”有功受封入黔的何姓宗族。岩门司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清咸同苗族农民起义著名的“岩门司战斗”就在此发生,“岩门司战斗”在农民战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岩门长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艺精湛,在西南地区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军事防御价值。岩门长官司城是研究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依
浪洞森林温泉度假山庄按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投资兴建,集温泉洗浴、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原生态景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光和古朴的民族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旅游圣地之一,被专家称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门票门票90人民币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浪洞乡温水塘村
洋码头水库建于1982年7月,位于舞阳河支流—洋码头河的打米坡幺妹滩,洋码头水库以山灵水秀,景象万千而吸引游人,从黄平县城到旅游区只要两个多小时,成为贵州黔东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景点位置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西南面
舞阳湖,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的波洞河、上塘河交汇处。景区简介舞阳湖距黄平县城西北30公里,是舞阳河源头的第一座人工水库(原名叫两岔河水库),坝高43米,坝体长300米,蓄水量达6320万立方米。它是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人工湖工程,是江南地区第一座钢筋砼面板压沙砾石坝工程,1994年12月开工,国家投资6391万元。发电装机2000千瓦,灌溉农田3.74万亩,旅游水面4平方公里,蓄水后形成16个岛屿和多处半岛以及峡谷等风光。舞阳湖分南北两湖。湖内16个岛屿和多处半岛遥相呼应,宛若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西距县城12公里。飞云崖寺宇传说为苗民创建,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丰五年(1855年)先后两次毁于战争。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大部分古迹为明清建筑。飞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两道砖墙围护。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林。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飞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组集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族风情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元代置黄平府治所,明初为黄平安抚司治所,明中叶改置黄平州治,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州治迁出后改置由州巡检司治所,始名旧州。民国时置黄平县,后置旧州镇,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区东西向狭长,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衔,民居多一楼一
重安江景区属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位于风景区西南部黄平县城南20公里的重安镇境内。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景点50处。分为民族村寨风光区、峡谷冲浪漂流区、篆水河峡谷风光区、重安镇民族风情区。景区的四个小区以重安江为纽带连成一串,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乘船冲浪漂流,步游深谷幽溪,以及民族节日活动,独具特色,参与性强感受强烈。景区由喀斯特地貌景观、重安江水域景观、山岳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民族风情构成,韵味独特。“三十三浪”一浪紧接一浪,漂流其间有惊无险;“倒骑毛驴”、“美女照镜”神气活现;间歇瀑布、每刻一循,自成规律,神秘莫测;古
飞云崖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黄平县城12公里,以其有悬空石崖形如飞云而得名,历来为黔中一大名胜,史籍记载详尽和历代文人题咏之多,在中国、在贵州颇有盛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赞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区内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后经不断增修保存至今。现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单位,省民族节日博物馆。漫步飞云崖、触目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桥东石坊上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真是诚哉斯言。从施秉前往黄平,汽车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黄平县城东约10公里处,严车嘎然而止。飞云崖到了。下车但
野洞河是黔东南新开发的旅游景观,那里有洞中漂流的绝景和奇特的感受。野洞河是重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黔南州的翁安县龙洞河,流经翁安、福泉、黄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峰峦叠嶂,全称18公里,全流域有上下两座天生桥。其中上野洞天生桥位于翁安西家寨与福泉懂炳交界处。高80米,洞深100多米,河水穿洞而过,洞中的瀑布,有天窗,有奇形独特的钟乳石,千丘田渠景观。该洞旁边还有一干洞,洞高20米,宽10米,于水洞形成孪生洞并连。地址:贵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乡境内开放时间:一般每年7月-9月,8:30-16:00。
天柱宗祠天柱县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县有100多座;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县级文物保护有19座,省级文物保护有2座)。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绪年间陆续兴建,始建年代长的杨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杨、吴、王、舒、刘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据姓氏堂号分为“清白堂”、“延陵堂”、“冰壶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门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职位命名,如三门塘刘氏宗祠-“昭勇将军”。它们以物质实体反映了历史、地域、权位等概况。宗祠的建筑结构为外环砖墙以牌楼为面;左右山墙为马头墙,石灰粉
石笋沟天然石林公园石笋沟,距野洞河东侧1公里,沟长十余里,宽10——100米不等,两岸山山对峙,林木荫翳,溪水潆洄,路由溪流浅沙上行,迂回曲折,两山上的山石像一棵棵巨大的竹笋,因此而得名。石笋沟除此外有的山峰奇石形如人或动物,惟妙惟肖。沟内悬壁多生腊梅,腊月开放,冬游至此,鹅黄满月;春夏之季,林木苍翠,藤萝纠缠,步游其间,酷署不知,此景是贵州高原上的天然石林生态园,黄平老县志曾对此景有专述,石笋沟是有待开发利用的天然生态石林公园。
懵龙宫溶洞距旧州古镇20公里的浪洞乡龙门冲的小溪傍有一天然溶洞,当地一些人叫它风洞。传说远古时期,浪洞居住着几条龙,其中一条勤龙(现地名)为民治水,造福于民,另一条龙是懒龙,不为民造福,藏在这冬暖夏凉的风洞里,人们骂它叫懵龙,因此风洞也叫懵龙宫。懵龙宫是一个水洞、旱洞交错组成的溶洞系统,洞口宽敞恢宏,拾级而上有大厅,右侧是深约50余米、平均宽20余米天然洞厅,洞顶钟乳石垂吊,形态万千,有的似朵朵莲花,有的如宫灯盏盏,置身洞厅就像进入古代的宫殿。左侧为水洞,深约1.2公里,现已开发500余米,沿水洞向里行进,有似如万里长城、延安宝塔、梁
朱家山原始森林距旧州古镇30公里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是阳河的发源地,其主峰马头山,形似马头,海拔1357米,站在马头山巅可揽黄平、瓮安两县交界的大片原始生态林。周围尚有沙帽顶、其昌米、羊脑壳、古老门、三角庄、鸡冠岭、太阳山七座海拔1000余米的山峰。人们誉之为“七星捧月”。雨过天晴的早晨,朱家山云海茫茫,无边无垠。日出山顶,朝霞万道,普照大地,景色美不胜收。朱家山是黔中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唯一常绿阔叶林区。林区内有木本植物417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榉木等,它是一个自然植物基因
飞云大峡谷飞云大峡谷位于黄平与施秉交界处,黄平地界,大峡谷的主干流苗里河、抬拉河,发源于黄平县顶冠山,流经黄平县城,在飞云崖古刹脚下,被深切为峡谷,故称之为:“飞云大峡谷”。峡谷深切200-300米,峡谷最窄处不足10米,全长18公里,两岸峭壁如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河谷迂回宛转,幽深迷离,变幻莫测,急流、迭水、滩濑、湾塘、深潭100余处。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壮观。集幽深、奇特、雄峻、雅致风景之大成,漂游其间令您体会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自然神韵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瀑景致。难怪专家们考察后发出感慨:“进入飞云大峡谷,使你腾云驾雾,
马家岩在县城北边高高的架梁坡下,有一悬崖名叫马家岩。马家岩古称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处距地约20米,有高4米、宽3米的朱色“中”字。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此乃黄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书。王枟一家六代有12人中近士、举人,被誉为“五子登科”,是黄平真正的名门名人,其写“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悬于崖上让人一揽无遗,目的是激励后人勤学、治学,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虽然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也在各种资料史迹中对此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过它。公元2009年1月30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五日,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
月潭寺大佛殿月潭寺大佛殿[清代]原殿已毁,今殿从旧州搬来。原为旧州文庙,建于道光八年(1828)。今大佛殿坐西向东。面阔五间,通面阔23.2米,进深四间,通进深13.7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封火山墙青瓦顶。隔扇门窗,雕刻精湛。台基高1.7米。
月潭寺牌坊月潭寺牌坊[清代]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四柱三间,通高9.5米,面阔9.4米。明间石库门宽1.7米,高3.1米,厚0.42米。坊额嵌有“月潭寺”3字。正面彩绘泥塑。牌坊两侧为维护砖墙,左连接藏经楼,右连接养云阁。牌坊有对联:“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幽径,清风明月证禅心。”
“海上飞来”碑“海上飞来”碑[清代]位于“飞云崖”下,由4块碑石组成。青石质。方首,均高1.42米,宽1.02米,厚0.1米。分别楷书阴刻“海”、“上”、“飞”、“来”4字,每字0.85米见方。果勇侯杨芳立于光绪十八年(1892)。
圣果桥圣果桥[清代]又名“东陵桥”。位于“飞云崖”南侧。始建于崇祯年间。乾隆六十年(1795)圮。嘉庆四年(1799)重建。东北西南向,跨秀水溪。单孔石拱桥,长12.2米,宽4.3米,净跨6.7米,矢高5.15米。栏板、望柱浮雕花鸟图案。(参见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贵州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