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镇远古城、舞阳河、青龙洞古建筑、和平村旧址、上北门码头、镇远城墙、铁溪景区、民居、古巷子、府城垣、卫城垣、镇远祝圣桥、中元禅院、镇远天主堂、镇远炎帝宫、镇远云龙洞、傅家大院(良弼名家)、周达文故居、镇远复兴巷、镇远天后宫,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镇远古城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
舞阳景区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施秉县与镇远县之间,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景点33处。观光游览以船游和徒步为主,景点密布、奇丽俊秀。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留连......。神秘的下舞阳,不是天堂胜似天堂。鲜明的个性特征之所撼动人心,主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镇远,占地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部分组成,共有36栋单体建筑。1988年,这个古建筑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建筑群落中距离城市最近,同时又保持了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古建筑群,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这里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到青龙洞,你不得不惊叹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房子都是依悬
镇远“和平村”旧址,即“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俘收容所(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占地面积6422平方米,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米,院墙高8米,正门临街,由前院和后院组成,有办公楼、卫兵室、礼堂、岗楼等建筑。因“和平村”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的别名。1938年2月成立于湖南常德盐关,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随着战局的变化,后迁至湖南辰溪,1938年
上北门码头这是镇远保护最好的古代军事码头,码头连接卫城垣,现在已成为人们通往卫城的水上交通路线。一只往返于河两岸的渡船从早一直忙到傍晚。即便是凛冽的寒冬!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总共有50回,却用了3回的篇幅描写镇远。在第四十三回,吴敬梓写道了"龙神嫁妹"之地--铁溪。铁溪地处镇远古城东北角4公里处,流经21公里汇入舞阳河,有甘溪、马路河、龙池、翁仲河、独柱峰等景点,景致各有千秋。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龙池水的宝蓝和深不可测,以及郁苍幽深的森林和峡谷令人神往。铁溪的名山胜水早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游人,许多名人雅士曾到此游览逗留。走进铁溪,一条清澈的小溪在你的脚下欢快得流淌着,两崖农家山庄遍布,据考评铁溪景区的农家山庄在贵州省是最大的规模,走进农家吃一餐正宗的黄焖鸭子,再配上七八个当
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明清时代,舞阳河面上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舸争流的昔日盛景。那时的舞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两岸茶楼酒肆鳞次栉比,戏楼宫观以及封火墙的翘角飞檐倒映在这一脉清波的水面。一本杂志上曾经介绍,清朝末年,法国曾发行一张明信片,图片就是那个年代舞阳河上河运繁忙的真实照片,照
镇远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概括来讲,爬坡上坎、拐弯抹角,这是依山就势的必然结果;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这是给排水的需要;巷对码头、巷通驿道,这是商业文明的显现。
府城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来的长度已无从考证,现城墙仅存一千五百余米长,据史料显示城墙原高五米,宽三米,建有炮台、垛口及城楼,在石屏山顶有城门三座。镇远在明清时期为苗疆腹地,现存的府城垣在当时和镇远境内仍残存的数十个关隘、哨卡组成了南方长城这一宏伟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存的府城垣位于镇远城北石屏山顶,北跨石屏山顶的几个山头,顺山势绵延起伏,向西直至天后宫西侧石屏山西麓及至舞阳河北岸。
卫城垣”自明朝永乐年间建成以来,500年来多次抵御过兵患水患,使镇远卫城安然无恙。镇远县政府在前几年投资300多万元拆迁安置214户占据卫城垣的居民和单位,重新修葺一番。如今这处历史遗迹再次得以伫立于舞阳河畔向人们展现昔日雄姿。
当地人称“老大桥”。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桥上建有八角亭曰魁星楼,有冯玉祥的“还我河山”手迹。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
中元洞据传曾是道教祖师张三丰的-之处,山门由两块巨石斜搭形成;前院的古树“月月桂”,至今尚未有专家能确定种属,非常稀有;望星楼、独柱亭都使用了十分巧妙的建筑手法:望星楼没有一尺平地做基址,而是建在锥形崖体上,独柱亭的基础只是一根木柱。中元禅院,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现存的建筑大佛殿、望星楼、六角亭都是清末的建筑,占地约845平方米。中元洞的门楣上横刻“入黔第一洞天”六个硕大的篆字。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下层用砖石垒砌起墙,上层雕有栏杆、窗棂,十分精密细致。殿后的圆拱门上刻有“渐入佳境”四个字。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教堂位于卫城一侧永安渡口以东,安静伫立在街边,没有院落。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镇远县城的炎帝宫,又写着“火神庙”。正殿有炎帝,接着拜左边的太上老君,右边的是财神爷。偏殿里供奉的是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庙内会有类似导游的人指引,让游客捐助香油钱,请分辨一下并量力而行。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兴隆路、顺城路附近开放时间:8:00-18:00
云龙洞,主要景点是深约百米的旱洞,洞内有洞,可上可下,犹如迷宫,洞外有一条清水河,常年流水。洞前地面平坦、开阔,山上植被良好。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小田溪村开放时间:夏季(5月-10月)08:00-18:00冬季(11月-次年4月)08:30-17:30
傅家大院又称良弼名家,是明清时期辅佐君王的良臣官宅,由傅家传人一直居住于此,宅子内保留了当时遗留下来的各种生活物件,木头床字画桌椅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镇远傅家大院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镇远古城兴隆街复兴巷,镇远古镇里的古宅不少,但是真正保留原滋原味的只有一家——付家大院。付家老宅不大,只有前后两进院落,中间一个天井,上下两层楼房,很原始的结构。傅家大院是少数作为参观景点的古民居,大多数古民居都改为民宿客栈或餐厅酒肆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裕盛商行创始人,江西商人傅氏家宅。游客可购票参观,门票30元(可听傳家后人讲述镇远历史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和平街
镇远标志的老巷子之一。古色古香,巷子里有很多氏族大院对外开放,可以参观。从复兴巷进去,会发现不少老宅子和建筑。同时,也会发现镇远的房子基本都属于歪门斜道。布满青苔长着杂草的石阶一层一层往上延伸,高挂的灯笼十分显眼。景点位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背依石屏山,前临㵲阳河。镇远天后宫又称福建会馆,始建于清代,是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天后宫位于镇远县㵲阳镇新中街,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前临㵲阳河,由山门、正殿、戏楼、东西两厢、西院、东院(膳房)、梳妆楼等建筑组成,各单体建筑均为小青瓦顶穿斗式木结构。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存的天后宫,是经过咸同年间的战火之后,镇远知县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资于同治至光绪年间重建。2019年10月7日,镇远天后宫入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