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通天峡风景区、天脊山省级地质公园、太行水乡风景区、红石坪、大禹峡风景区(北方小三峡)、穽底村(阱底村)、岳家寨、神龙湾村(神龙湾生态民俗度假村)、张家凹、平顺井底、北社三嵕庙、西青北大禹庙、北社大禹庙、北甘泉圣母庙、虹梯关铭、淳化寺、明惠大师塔、平顺龙门寺、平顺大云院、恐龙谷,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高山平湖——通天湖古人讲,山之韵在水。山西平顺虹梯关通天峡因为有了水,从而具有了更多的妩媚和娇艳。北方水的大多朴素无姿,然而通天峡的水,让人惊叹,震撼!通天湖汇集了来自峡谷里的天然泉水,占地约2万平方米,最深处达13米,湖水清凉纯净,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在不同的
“大佛真形胜,仙坛亦壮观”,形态逼真的百米坐佛;落差高达346米的飞天瀑布;悬崖绝上的凌空栈道,这三处是景区的最大亮点。天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之颠的平顺县东南山麓,毗邻河南桃花洞,占地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绮丽壮阔的地形风貌以及完好的生态植被,被誉为上党魅力城市长治后花园,景色赛江南。天脊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山势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级绝壁分布。天脊山景区之中四季流水不断,各种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间,溶洞、绝壁、峡谷、清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巍巍太行山之灵气随着滔滔浊漳河水的蜿蜒东去而渐渐显现了出来.沿着坝旁的小路下行约200米,耳旁传来巨雷般的轰鸣声,再沿着泥泞的小路转过一块山石,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滔天的黄水在这里咆哮着跌入山谷,在谷中溅起阵阵的水雾,此情此景绝不输于黄河的壶口瀑布。从天鹅湖东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峡之称的太行三峡”景区,由于大水淹没了道路,此中美景只能下次观看了。
红石坪景区以浊漳河为纽带,碧绿透澈的河水与周边环境相映,婉约精致,别有韵味,成为太行水乡风光的一大亮点。这是平顺县高扬旅游龙头、主攻绿色生态、打造中国最佳低碳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门票门票24人民币景点位置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大禹峡也称北方小三峡。据《潞安府志》、《平顺县志》记载平顺古八景赤壁悬流、龙门奋蛰就坐落在景区之内,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治水遗址错凿遗渠、大禹行宫至今保存完好,禹王庙、禹王陵依稀可见。大禹峡还是一处很好的漂流景区,漂流区上游激流险滩无数,顺流而下,劈波斩浪,让你凉心动魄。下游绿水青山,杨柳依依,平湖泛舟,荡漾于芦苇丛中,野趣十足,让你回归自然,心旷神怡。地址: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类型:峡谷门票:门票12人民币
穽底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因被高大峻峭的群山环抱而得名。小村依山傍水,抬头见树,低头见草,到处被植被覆盖,一片郁郁葱葱。村内有个祥云湖,一道水坝拦住这一汪碧水,给这个山村平添了几分秀色。坝底深谷幽潭,涓涓溪流傍着陡峭的山峰沿山谷流淌,清风徐来,没有凉意,只有舒爽的感觉。穽底村地处晋豫古道,是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所以当年这里客栈、粮行、商铺林立。从穽底现存最早的残碑龙门寺碑上刻字推测,在明朝正德年间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了。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错落,以石为材。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楼板、石头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为这里
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位于平顺县石城镇14公里处。据历史资料考证,下石壕村村民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相传当年岳飞被奸臣所害,其后人被迫从河南汤阴逃难于此,为躲避追杀和蓄势待发,便依据地势取名,对内叫“岳家寨”,传承英雄历史;对外称“下石壕”,寻求保护屏障。村庄坐落于山体断层平台之上,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四临悬崖峭壁,有“太行空中村”的美誉。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构成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小气候。石城镇:平顺县辖镇。1958年设石城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0.9万。甘林公路过境。辖
神龙湾村位于山西东南边陲的晋豫边界地、太行大峡谷的源头,这里自然生态优美,山水风光绮丽,民俗风情独特。过去,这里山高、坡陡、路弯、石头多,自然环境恶劣。为方便出行,人们在高约百丈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段羊肠小道,分九十九盘共1800余个台阶,攀爬异常费力,呼吸时会发出“哈喽、哈喽”的喘息声,被形象的命名为“哈楼梯”。而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修的挂壁公路。它全长1526米,共有35个天窗,穿山而凿,地处山梁险境,蜿蜒曲折,形似一条悬挂在山中的巨蟒,这条路使古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景区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最佳旅游时间一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不知道有多少人仍旧记得且还在弘扬太行精神,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然在回顾着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中坚强不屈的太行军民。在那个年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的抗日烽火在太行山上熊熊燃烧。面对疯狂的侵略者,面对天灾-,根据地军民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水源自己挖,没有蔬菜自己种。从总司令、部队-、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和老百姓,军民和衷共济、共度难关。正是这种军民鱼水、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才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战争
平顺井底位于县城东南45Km处,北与河南林州王相岩景区接壤,东与壶关大峡谷景区毗邻。主要景点有祥云湖、水帘洞、老汪沟等30余处,景区峰险石奇、林木苍翠、碧波荡漾。民俗村内的石板街、石板房、石板桌、石凳、石磨、石碾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溶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景点信息景区级别:生态民俗村地址:山西省平顺县石窑滩乡井底村门票:无开放时间:全天交通:长治汽车站每天早7:00到晚6:00点每半个小时有发往平顺县的车,车票1元,车程半个小时。长治汽车站0355-6063886平顺县有公交到井底村,但车很少,可以包车前往,当天就能往返。联
北社三嵕庙北社三嵕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单抄单昂,抄呈昂形,补间斗栱同柱头斗栱,每间一朵,梁架为四架椽屋三椽符合对前搭牵用三柱,前檐柱侧角显著。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斗栱五踩单翘单昂,
西青北大禹庙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0.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五踩双昂。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顶,柱斗科一斗二升交麻叶。戏楼为二层建筑,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柱头科三踩单翘。钟鼓楼、
北社大禹庙北社大禹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分布夹楼、东西厢房。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无补间斗栱。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和乳栿上用驼峰、铺作承搭牵和下平槫,梁栿间用蜀柱、栌斗隔承,平梁上用蜀柱、栌斗、大叉手承脊槫,蜀柱用合沓稳固,梁栿断面呈圆形,自然弯材稍加砍凿即用。门窗装修均已不存,梁架斗栱彩画保存较好
北甘泉圣母庙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栿用三柱。出发前作功课,知道大庙在酒厂里,酒厂里有眼泉。清泉美酒老庙,找不出不去的理由。山村很大,沉在沟底。村西的老庙山门关的密不透风。酒厂铁锁锈迹斑斑。纯朴的老乡可怜我们这群围着骨头转圈的狗,指出一条“明路”。扒开草结,
虹梯关铭虹梯关铭(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城东约2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碑滩村中虹梯关铭为一通石刻大碑,碑滩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兵科给事夏言镌刻碑铭。“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关。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顺县,设虹梯关、玉峡关,夏言亲撰《虹梯关铭》,并镌石立碑。虹梯关铭,碑体通高4.6米,宽2.7米,厚0.36米。碑文共刻字199个,每字半尺见方,楷书刚劲有力,刻工精美。
淳化寺淳化寺(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龙门禅院,既龙门寺下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为金代遗构。殿坐北朝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柱头斗栱四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栱上,平槫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栱,至平梁瓜柱。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
明惠大师塔(第五批国保)时代:五代地址:平顺县城东25.5公里不兰岩乡虹霓村原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毁,唯塔独存。塔为方形石塔,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据该塔背面墙上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碣记载,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师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杀,事后由北子崇诏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师建塔。现存石塔为唐代原构。塔高约6米,平面方形,塔基用青石垒砌,高约1.5米。塔身单檐四柱式,南面劈门,中空。塔顶四坡,瓦陇皆备,中置叠涩刻山花蕉叶,塔刹束腰,基座上刻有露盘、仰莲、宝珠等。塔身门两侧雕金刚像,门上托起
龙门寺龙门寺龙门寺(第四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东北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规模达到极盛,“殿堂寮舍数百盈”。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布局为东、中、西三路轴线,各条轴线又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中线建筑主要有前院的山门(天王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佛幢、中殿、钟楼。后院有东西僧舍、后殿(燃灯佛殿);东线有圣
大云院大云院(第三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台基正面高1.3米,青石垒砌,
恐龙谷风景区背靠卧虎山,面向卧龙山。卧龙山因形状似虎而且每年秋冬季节登临山顶有时能听到虎啸之声而得名。卧龙山传说年大禹治水时,此山有青龙、黑龙、火龙三条龙盘住山间而得名。恐龙谷风景区共有七处景点:一是乘船游览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红旗渠的渠源;二是实地观看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议事之处;三是在这个世界第二的恐龙谷了解恐龙家族,揭开恐龙神秘的面纱;四是欣赏具有传奇色彩的神龟灵蛙;五是领略漳河第一瀑布壮丽风采;六是在灵光闪烁的天然浴池沐浴;七是摆渡千米绿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