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古渡
涡河古渡
涡河古渡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涡河东渡口的景象和沿河风光,至今记忆犹新。

从蒙城北大街到北城门,那古老的城门瓮圈里,阴森森的,发黑的墙壁上,往往贴有官府的告示,天长日久,墙上便残留着一层厚厚的发霉的痕迹,因无人刷洗,发出了酸味。出了城门,便是东西向的顺河街,沿街是一家接一家的饭店和熟食摊点;行人经过,店里发出招徕顾客的吆喝声。这些针对乡民的饭铺,有馒、稀饭、豆芽菜,花上十几文铜钱,便能把肚子填饱。由顺河街向北,穿过短短的石巷街,便到了河下东渡口。

往年的涡河渡口,既无过河桥,也无渡船,而是大约七、八只平板木船。组合在一起,紧紧相连,形成的浮桥,贯通涡河南北。

浮桥上南来北往的行人如梭,徒手的,担挑的,挎篮的,推车的………,男女老幼,来往于浮桥之上。人在桥上,晃晃悠悠,别有一番趣味。如有船只通过时,管桥的人,便用篙把浮桥中间的船撑开,让船只通过。开桥的持着一根系有小布袋的长竿,伸向过船,船上的“老大”,便拿出两枚铜板,丢在布袋里,这便是付的河费。船过后,浮船又重新合拢,行人才能通行。

涡河北岸是条小街,两旁多是宽门大院的破旧土房,有粮行、马车行。宽门大院便于车辆和牲口出进,大车不能过河,都停留在这里。河北通往宿县的大道,那时没有汽车,客商多乘马车,一天可达宿县,车费每人两块银元。

浮桥附近,停着一只只民船,船上炊烟袅袅;有时停有渔船,船上的鱼鹰伸长脖子,东张西望,偶而发出叫声,引起人们驻足观望。每到夏天,成群的顽童便在浮桥边游泳、击水,笑声、水声响成一片,涡河边杂草繁生,附近的居民,常常用竿子打捞,拧成大团,然后捞回家中喂猪。

那时,涡河没有污染,河水清清,沿岸景色秀丽。花十几个铜钱,便可乘民船至小涧或东至双涧。如果沿着河南岸向东步行,二里处便到沙果园,也只是十几个铜板便可乘坐在园中吃个够。站在河岸上,只见河中白帆片片,岸上纤夫拉着长长的纤绳,拖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地缓行着。船上“老大”,嘴中不时发出呜噜的唤风声。沿河继续东行,村庄毗连,绿树成荫,春日桃李盛开,夏秋果实累累,布谷声声,黄鹂啼唱,蝉声噪耳。沿岸沙地多为瓜田,斗大的西瓜,躺在田里,甚是喜人。

斗转星移,历经沧桑,如今古渡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了。

上一篇 东西怀德桥
上一篇 白云庵
本方链接: http://ly.web258.cn/show/i25112.html
蒙城县周边景点
蒙城博物馆
蒙城博物馆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蒙城博物馆位置在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以西、陈牛路以东、仁和路以南、永兴路以北的块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1]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蒙城博物馆建于2012年6月,以知识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为一体的展现模式,反映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蒙城博物馆是为了宣传蒙城县历史文化,丰富蒙城文化生活,丰富了蒙城城市文化功能。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庄子祠
庄子祠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子祠坐落在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镇。庄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时期人,比孟子小三岁,名周、字子休。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蒙漆园吏",不久即隐居。庄子一生只做学问不做官,家庭虽贫,但他生活得却非常逍遥:当时楚国、梁国、齐国等都请他出来做官,其中楚国请他做相,他坚辞不就;他爱垂钓,常在其家乡濮水(今芡河)边钓鱼(现蒙城吕望镇芡河边仍有庄子钓鱼台遗址);他老婆死了,他能击盆为歌;一觉醒来,他不知在梦中是他变成了胡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他可以在意念中扶摇直上九万里,北至北海,南至天际,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雪枫公园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雪枫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雪枫公园以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四军师长板桥集抗日战斗总指挥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雪枫公园位于蒙城县东北部,北淝河贯穿其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S305线从公园门前穿过,距离蒙城15公里,距离宿州40公里。雪枫公园行政归属于蒙城县板桥集镇人民政府,现由板桥集镇雪枫公园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园总投资1817万元,其中新建板桥集战斗纪念碑投资36.6万元,纪念馆投资260万元。公园自2002年2月开业以来,平时每日接待游客200-300人,节假日每日接待超1000人。雪枫公园位于板桥集北首淝河南岸,此处原属老河套,后遭轰炸形成九高十八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