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正阳关玄帝庙公园、楚幽王墓、寿县清真寺、六安淮南王墓、六安寿春城遗址、安丰塘、寿县古城墙、碧霞元君庙、八公仙阁、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黄泥孤堆(黄歇墓)、小孙岗遗址、魏家古堆遗址、大孤堆、李三孤堆墓群、赖山清真寺、报恩寺罗汉塑像、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青莲寺遗址,安徽省淮南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国家旅游景区4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楚幽王墓
楚幽王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幽王墓,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今属长丰县)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民国12年(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中偶然发现青铜器有鼎、壶、簋、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后为蚌埠外侨瑞典人加尔白克所得,现藏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民国22年和24年,当地人曾先后两次进行挖掘。这两次发掘,虽没有控及椁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变卖,著名的“曾姬无血阝”(一对)就是在第二次挖掘0土的。民国27年,-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令其驻寿县所部彻底挖掘,这次有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清真寺
寿县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县城内西南隅,有“华东第一清真寺”之称,寺院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为三进重院,占地5632平方米,建于明天启年间,由正门、二门、正殿、后殿、边厢、垣墙组成,大门两侧设偏门,立体建筑无像宝殿为两殿一体结构,仿故宫太和殿造型,寺房49间,建筑面积936平方米,角柱、廊桩为凹式梅花柱,殿内柱墩呈鼓形,上下刻有莲花瓣,镌刻精细,殿顶筒瓦叠覆,钱脊蔓纹,整个建筑为歇山重檐,高大庄重,浑然一体,为江淮最大的清真寺。院内古银杏参天蔽日,肃穆幽雅。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寺院,回民做礼拜的场所,故又称礼拜寺。不少地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六安淮南王墓
六安淮南王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安墓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北依四顶山,南临低水,墓侧“淮南王墓”石碑为清同治八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立。南临淝水,北依八公山,冢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老母猪山南坡。墓为覆斗型,高20米,周长120米,墓前立有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抚吴坤修所书“汉淮南王刘安墓”碑。还建有神道石阶、石柱等。刘安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淮南子》一书编者,后以谋反罪-葬此。1986年7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六安市刘安(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淮南王刘长之子。刘长在谋反事发后自杀。文帝八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六安寿春城遗址
六安寿春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这种城市布局与同时期列国都城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寿县是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安丰塘
安丰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又称期思陂,为2500多年前春秋时代楚国相国孙叔敖主持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镇境内名胜古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县级文保护单位古安丰县城遗址。安丰塘古称芍陂,为春秋中叶楚令尹“楚相”孙叔敖主持兴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比都江堰还早300年,素有“天下第一塘”之誉,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米,塘内盛产银鱼、河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保护范围:城墙墙基外延伸至护城河外堤埂,城墙内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250米至白骨塔一线,西450米至寿西湖农场中学一线,南360米至县公路站一线,北700米至北关集旧址一线。城墙内均为建设控制地带。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碧霞元君庙
碧霞元君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元君庙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顶,故又称四顶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寿凤人多又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元君庙(四顶奶奶庙)始建年月无考。仅据《凤台县志》记,嘉庆间县民吴芳春曾损资维修。《凤台县志》记:嘉庆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新修碑记略曰:“惟东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灵宫有年,梁栋朽坏。武进李君,作宫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疫疾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
八公仙阁
八公仙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公仙阁是淮南市八公山镇兴建的古典式园林。位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丹井遗址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麓,淮南市八公山境内,总面积一百亩,创建于一九八五年春。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公阁、八公群雕、八公仙阁碑亭、荟萃茗馆、和香这泻云窦,聚星井、曲廊、曲桥、假山瀑布、观鱼池、石雕、古生物化石等,庄重典雅,富有江南园林之特色。八公仙阁园名由著名书法家张建中草书。主建筑八公阁系双层亭阁,旁有八公仙阁碑亭和千吨级假山瀑布组成的泻云窦、七星桥和园心池。另一级建筑是大厅荟萃茗馆,馆名由著名书法家李百忍题写。八公山镇:淮南市八公山镇位于八公山下,淮河岸边,依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
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安徽寿县寿春镇红星社区照壁巷1号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仿中式古建,重檐歇山顶,简瓦屋面,是目前安徽省省发现最早的砖混建筑。1924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出资兴建,是基督教徒聚集场所。1928年,皖北特派员来寿,在此召开了反对蒋介石叛变的革命大会。该建筑佐证了中共寿县一大会议的历程,传递了寿县党组织发展的历史信息。该建筑结构独特,是抬梁式建筑向豪式建筑过渡的标志物。为安徽省近现代建筑的最佳之作。为我们研究江淮之间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围墙外侧,西、北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黄泥孤堆(黄歇墓)
黄泥孤堆(黄歇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泥孤堆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镇政府西约100米。黄泥孤堆,又名黄歇墓,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镇政府西约100米,封土高11米,面积3500平方米。黄歇初为楚顷襄王左徒,曾同太子完在秦国作人质。考烈王元年黄歇任楚令尹。《史记·春申君列传》:"赐封春申君淮北12县,后改吴墟。"黄歇为相25年,富有学识,同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史称战国"四公子"。黄泥孤堆封土高11米,面积3500平方米。黄歇初为楚顷襄王左徒,曾同太子完在秦国作人质。保护范围:封土边缘外,东5米,南10米,西10米,北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0米(局部至镇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
小孙岗遗址
小孙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孙岗遗址位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老胡村小孙岗村民组遗址为一不规则形台地,高出地表约有4米,东高西低,南侧因早年取土呈陡坡状,北呈缓坡状,面积达10000平方米。遗址上现为农田距淮河水道约有1000米。遗址地表散布有夹砂红陶锥状鼎足、夹砂红陶罐残片、泥质红陶器口沿等北辛至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残片及螺壳、蚌壳、少量的兽骨等。南侧剖面上距地表30厘米处,可见一处长约4米,厚20—40厘米的红烧土层。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上限不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下限可至商周,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层堆积较厚。从南侧被破坏的剖面观察,各文化层包含的遗物均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
魏家古堆遗址
魏家古堆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古堆遗址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史院乡庞岗村魏郢村名组。该遗址为不规则台地,高出地表3.6米,面积近2万平方米,现遗址为农田。地表有早期陶残片,主要为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另有少量雷纹印纹陶;此外,还发现有少量汉代砖石瓦残片。遗址西侧因早年取土形成断面,距台地表面下1.6米处有螺壳密集层。从遗址上采集到的陶器标本和动物骨骼来看,该遗址具有典型的淮河流域早期文化特征。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地表遗存丰富,文化层自新石器时代可至商周、汉代。对于研究淮河中下游地区史前及先秦时期淮河流域遗址分布及淮夷文化内涵、特质、文明发展进程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
大孤堆
大孤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孤堆位于淮南市曹庵镇孤堆村境内国道206与省道S102交口南侧路旁。大孤堆古墓葬为一不规则形土堆,高出地表6米,显得十分高大。顶部较平,长35米,宽30米;底部东西近70米,南北约50米,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地西北为古寿春城,是春秋蔡国、战国楚国和汉淮南国的京畿要地,较为集中分布有春秋战国及汉代时期墓葬。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王墩、黄泥孤堆及李三孤堆呈有序排列分布,封土高,规模大,推测应为重要的贵族墓葬。为研究淮南地区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区域政治、文化和丧葬制度都有较高的价值。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
李三孤堆墓群
李三孤堆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三孤堆墓群位于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区双庙村杨孙路路东。又名离散孤堆,为楚幽王墓,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楚国国王墓。出土文物近4000余件,时代明确、文化面貌清晰,成为楚国晚期器物断代的标准器。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坑边为基点,东60米到水沟西侧,西55米到一水沟,南120米到小路,北100米到水泥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6米到水泥路,西95米到孤堆乡—杨公的027县道,南到水塘,北同保护范围。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
赖山清真寺
赖山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赖山清真寺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赖山村。坐西朝东,为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门楼和一进院落组成。门楼庑殿顶,飞檐翘角,脊上立有瑞兽,下有一匾额,书“清真寺”三字,鎏金;下为双扇木门,门两侧各有一刻龙首衔环石鼓,石质门槛;大殿面朝东,五开间,南北宽20米,进深8.3米。门为六扇,楣上有一组花卉为主的木雕。西墙中部向外伸一讲经堂,长4米、宽2米,穿梁式木构。南北两侧各一偏房,南偏房长11.04米、进深5.8米,北偏房长11.54米、进深5.3米,均为三开间,三架梁,各有两扇门,为砖木混构。北偏房南侧立一石质龙纹额无字碑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
报恩寺罗汉塑像
报恩寺罗汉塑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罗塑像汉安徽省寿县报恩寺大雄宝殿内塑装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安徽寿县报恩寺大雄宝殿内泥塑十八罗汉塑装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分立于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壁下平面砖台之上,这些罗汉造像,神光闪耀,栩栩如生,情态迥异,在滚滚波涛之中各踏一水族,似渡海状,可以说是十八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高僧形象系列。报恩寺罗汉其造型艺术构思之精巧,形体结构布局之合理,塑造工序之繁复,是清代塑像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位于凤台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的刘集乡山口村硖山口:古称硖石口,始于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西硖古时建有禹王庙,又称淮河第一硖,古为据险屯兵之地,被历代兵家称为"长淮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西硖石尚存淮上罕见的文物摩崖石刻,即公元1274年南宋夏松题石之《筑城记》,北侧50米处西硖之巅(现位于淮水中心80×40米孤岛)有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修复的慰农亭。硖山口已于1991年因水利施工需要经省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文物250多件,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1)“慰农亭”。保护范围:慰农亭所在的孤岛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青莲寺遗址
青莲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莲寺遗址,所处时代为商周,位于安徽寿县堰口乡。遗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庙,名“青莲寺”,故名。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庙,名“青莲寺”,故名。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地表采集标本和198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遗物看,青莲寺遗址主要为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盘、碗、杯、觚、尊及石斧、石镞等。青莲寺遗址主要为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该遗址是江淮地区商周时期一处重要遗址。从地表采集标本和198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遗物看,青莲寺遗址主要为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盘、碗、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