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邵阳东塔、定远桥、黄桑营遗址、山寺晓钟、东塔公园、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茶铺五七知青农场纪念园、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江口阻击战旧址、红二、六军团洞口花园会师旧址、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武冈石羊桥、中龙院古民居、水口李氏宗祠、隆回天门寺、茶山袁氏宗祠、湖公祠、易氏宗祠、刘长佑墓、召伯窑,湖南省邵阳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东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后毁。清道光十四年(1834),邑人谢承莳在旧址重建,因战事修至四级而止。清同治元年(1862),其子谢永锷经三年续建而成。与塔东相隔20余米有一禅寺,俗称东塔庵,和塔同期建成,庵由女尼住持。内供如来佛、观世音等塑像,为市内著名佛教场所。
定远桥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镇,是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献自己的俸禄银子于康熙二十三年修建。桥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桥下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水声轰鸣是一曲高亢优美的乐章……桥面用青石铺面,青石已被磨得油亮发光,仿佛看到当年繁忙的景象……桥顶屋架木瓜、懔条缘皮、青瓦翘檐、瓦头洁白……桥依山而建,山腰薄雾环绕山峰没入云端……桥为清绥宁县知县范成龙捐银倡导,廪生李若樑督建,成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现为湖南省保护文物。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单孔,半圆拱,青石桥身,古朴威严。原建有廊亭,称范公亭。民国初年
明代嘉请二十一年(1542)设江口堡(黄桑坪原名江口),筑城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进入清代后,为了解决众多部队的给养,全县改行军屯制度,屯田2839亩。顺治十八年(1661),为进一步适应军情需要,军屯改民屯,使驻军更加军事化。雍正六年(1728)废堡升营,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和外委把总各四员、巴战守兵542名,营辖全县八个哨堡,设东南西北四条烽火台线路加强军事联络,并在营房对河增设校场一处。康熙三十六年(1697),屯田增至18297亩。乾隆五年(1740),朝迁组织两粤、湖广、云南、贵州五省官兵15000人残酷
山寺晓钟。后城内太平巷之太平寺迁东山,两寺合并,为宝庆府聚僧讲经之地,称为太平兴国东山讲寺,简称东山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移县署钟楼之“景泰铜钟”于寺内。每当清晨,嘹亮的钟声远播于街巷闾里和资、邵二水的行舟渔船之上。明兵部侍郎张同敞有《东山寺》诗:“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有客寻闲约,逢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
东塔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东塔公园位于东塔岭,全园以塔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占地6.99公顷。公园雄踞城区东大门,紧靠人民广场,有百余级石蹬道直通公园南大门,另有混凝土车道绕五一北路洞天剧院门口盘旋而上,经西门入园。园内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93.7%,主要景点有东塔、艮寅庄、南大门、东塔禅寺、望江亭,还有小儿童游乐场与“地下世界”相通的“别有洞天”建筑小品。东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后毁。清道光十四年(1834),邑人谢承莳在旧址重建,因战事修至四级而止。清同治元年(1862),其子谢永锷经三年续建而成。与塔东相隔20余米有一
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位于邵阳市邵东县斫曹乡,年代为1966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全体社员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用十几年的时间肩扛手提,凿穿1座石山,搬掉3座石山,削平5座石岭,在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头开建出100多丘80多亩良田,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每亩2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创造了石山变良田的奇迹,野鸡坪村成为时代典型。2019年,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斫曹乡:斫曹乡位于县境北部,东与双峰
茶铺五七知青农场纪念园位于邵阳市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2019年,茶铺五七知青农场纪念园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花门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45年。芙蓉山阻击战旧址位于原桃洪镇芙蓉山及其附近,包括花门街道境内的芙蓉山战壕、前线指挥所兼弹药库望云寺,以及桃花坪街道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荷香桥镇镇内的茶子垴战壕、横板桥镇镇内的战时救护所辅圣亭、纠龙殿,共计3处战壕遗迹、1处战前指挥所和弹药库及1处战时救护所建筑遗存,总面积约3193.3平方米。芙蓉山阻击战是中日雪峰山会战最后阶段的最激烈的一战,也是雪峰山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芙蓉山阻击战的胜利,不仅确保湘西雪峰山会战的全面胜利,也加速了日军投降步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江口阻击战旧址位于邵阳市洞口县文昌街道办事处、高沙镇、山门镇、桐山乡。2019年,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江口阻击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街道:文昌街道:撤销洞口镇、花古乡的建制;2、以原洞口县洞口镇、花古乡的行政区域分设文昌、雪峰、花古三个街道。……文昌街道详细信息++
红二、六军团洞口花园会师旧址位于邵阳市洞口县花园镇,年代为1935年。2019年,红二、六军团洞口花园会师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园镇:花园镇位于洞口县西南部,与武冈、绥宁毗邻,距县城20公里,180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花园属新建制镇,各项事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理想的投资兴业之所在。全镇面积79平方公里,辖27个村,1个居委会,3万1千多人,耕地面积45万余亩,山林面积9万余亩,小域面积4800多亩,农业人口3万余人,有小二型以下水库5座。花园是个农业乡镇,蓼水河贯穿……花园镇详细信息++
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位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风景名胜区黑山岭,年代为1934年。2019年,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羊桥位于头堂乡石羊村北,全用大青石砌成,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进士李友直始建,清康熙二年(1663年)云南人安一龙捐资重修。七孔,桥全长84.45米,净跨75.45米,面宽5.55米,采用梁拱券石,纵横分节、并列的砌筑方法结合建成。在桥头石墩缝里发现有石羊雕刻,这就是石羊桥名的来历吧。李友直(生卒年月无考),武冈军石羊桥(今石羊村)人。南宋理宗淳熙元年(1241)进士。其父李世楫,字济川,常为当地百姓做好事,被人们尊称长者。李世居石羊渡口,目睹渡夫用渡船接渡过往行人,每逢河水暴涨,常发生翻船事故,世辑萌发建桥代船的念头,
中龙院古民居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石楼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达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节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赵钱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该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围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设计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式,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其坐西南向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两横两纵,结构巧妙精密,四屋相连,又互相通达。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通书法、绘画。古民居木作雕刻古朴精致,石
李氏宗祠位于清江桥乡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国二年(1913年)。该宗祠对研究江西李氏族人西迁湖南的路线和“江西填湖南”的人类迁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宗祠结构简朴,创意灵活,对研究湘赣地区宗祠建筑风格的融合和演变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019年,水口李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清江桥乡:新宁县清江桥乡地处新宁腹地,S218橫跨其中,交通便利。所辖行政区面积13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2万亩(水田1.5万余亩、旱土1万余亩)。山地面积7.2万余亩。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1个居民会,
天门寺座落在隆回县城正北60公里的望云山山巅,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耸立。晴天能出云气,雨天或有碧霞绛云,气象变化莫测。天高气爽时,凭山远眺,东可看到宝庆东塔,南可看到武冈云山。该寺始建于宋代(年份不详),历经几次修葺。寺院座西朝东,东有龙头岩,西为了望台,南依人行道,北临百步岭。寺殿分三重,前后两殿原名邵阳殿(隆回原属邵阳),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门门楣上阴刻楷书“衡云在望”四字,两边刻楷书门联:“漓光普照资阳久,岳色遥连首望高”。右侧有石塔香炉和石刻土地菩萨。中殿面阔七间,大门依旧,门额上有“卢公观音殿”阴刻楷书,两侧的阴刻隶书对
茶山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2011年被列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牌坊、前厅、天井、正殿。两侧建厢房。牌坊砖石三重檐悬山顶,天井中铺青石通道,两旁植树,正殿木结构,穿斗式,封火山墙,小青瓦悬山顶,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现在有五尊)。该宗祠为周边袁氏总祠,每年清明云贵袁姓都来此祭祖,是一处重要的宗族活动场所。2011年11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茶山袁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南向各至50米处,西、北向
湖公祠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湖桥村,位于县城西北角,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两侧为厢房。公祠为湖南地区典型的清代建筑,其脉络清晰,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功能齐全,给我们留下了清代传统建筑实例,为我们研究我国南方清代时期建筑提供了重要事物资料和参考证据。湖公祠建筑特别是牌楼,据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艺术价值。大门牌楼为四柱三门,有五龙拱圣及山水、花卉、鸟兽等浮雕,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正门阴刻对联:“拜礼歌诗犹是当年世胄;来雍止肃常怀入厝精诚。”右门联曰:“一派
易氏宗祠位于河伯岭山麓的易氏村乡道边,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续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3.15亩。宗祠系青砖、木、石料结构瓦屋四合院,粗柱大梁,石门柱,石柱石础。正立面为一字墙,墙上檐水出口为泥塑的鱼蛤蟆,开三扇大门。正大门门额雕刻“双狮戏球”,门厅上为戏楼,开伞顶,檐口制花边。正殿、后殿以两内天井相隔,又以过廊相连。过廊伞顶上盖垂檐游亭。一层四面均置花格落地木窗;二层六角檐口花边;卷棚翘角,挑梁外端雕刻龙头;青瓦屋面,攒顶戴宝葫芦。正殿、后殿及横屋封山墙系马头墙。墙角泥塑神像及异兽。河伯乡:邵阳县辖乡。1
刘长佑系楚勇的代表人物,先后担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晚清重臣,谥武慎,葬于新宁县白沙镇泉田村木集塘西侧。1988年新宁县人民政府将“刘长佑墓”列为该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敕建的“刘长佑墓”由墓室、祭台、翁仲、墓庐四部分组成,建制宏达,工艺精美,占地达1000平方米。刘长佑墓位于新宁县金石镇新全村,其墓葬制式完全按照晚清一品士大夫的等级丧葬礼仪营建,是湖南地区比较少见的清代一品官吏墓葬遗迹。刘长佑墓整体较为完整,是研究刘长佑生平历史及其从政谋事历程的实物资料,为研究清代官吏墓葬规制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科价值。20
召伯窑址:一座见证邵阳兴起的千年古窑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说起邵阳的建城历史,大家都知道,距今已有2500多年,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邵阳很少有大型人类活动遗址,难道这2500年,是嘴上说说的吗?不过,最近一项考古发掘很好的回答了这些疑问,那就是召伯窑址。上月初,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带领下,经过23天的辛勤努力,对召伯窑址进行了一次考古调勘,许多重大发现为破解召伯窑址历史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召伯窑址主体位于大祥区板桥乡召伯村,距市区约10公里,1990年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