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楼上古寨、通缘寺、坝梅寺遗址、大金佛寺、释迦殿、弥勒殿、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磨湾归建旧址、红六军军团部旧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成氏墓群、石阡万寿宫、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隋唐扶阳古城、许升墓、红军遗址、黔中砥柱、护国禅寺、严氏宗祠、铜仁文昌阁,贵州省铜仁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
国家旅游景区3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上古寨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这座古老的村寨隐藏于郁郁葱葱的深山老林之中,周围尽是千年翠柏,环境清幽,鲜为人知,宛若世外桃源,因此这里古村落的风貌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村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古树,特别是村里一棵近10米高的桂花树,据说开花的时候左边为黄花右边为白花;还有一摸就摇曳不停的紫薇树,以及按北斗七星状种植的古枫树,都十分神奇。村里的村寨以这“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修建,布局十分严谨,西南方是居住区、东南方是生产区、西北方为娱乐区、东北方为墓葬区,这样的奇思妙

贵州省铜仁石阡县
通缘寺
通缘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缘寺通缘寺在江口县城西沙子坳公路右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城内寺庙被国家有关单位占用,部分信众便在此建小庙,供上泥塑观音菩萨。后来,寺庙越建越大,信众越来越多。1995年夏,县城的信众通过自筹和化缘,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这一年,县宗教部门对此进行了登记,并正式命名为通缘寺。现是县城信众烧香释佛的主要场所,每年六月十九来此朝拜的达万人以上。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坝梅寺遗址
坝梅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坝梅寺遗址坝梅寺遗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净山西麓,因在坝溪、梅溪之间,故俗名坝梅寺,为明建4大脚庵之一,正殿7间,偏殿及僧房数十间,画栋雕梁,规模宏大,占地4亩,寺产遍及周围二三十里。1958年学生勤工俭学寄住寺内,不慎烧毁。现仅存围墙、屋基及山门外合抱古树数十株。清康熙后,历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残存。遗址附近有碑数块,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记庙产甚详;嘉庆十年(1805)的重修扷垣碑,记载了该寺扩建始末;光绪二十三年(1879)碑,记载清理庙产经过。1982年9月,与坝梅寺和尚墓群一并公布为县级重点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湾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内。距梵净山山门2公里。其弥勒殿金碧辉煌,内供一尊金玉弥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弥勒,为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菩萨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叶宝莲、木雕须弥底座四个部分组成。金玉弥勒菩萨结善跏跌坐姿(弥勒菩萨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须弥底坐上,足踏白玉莲台。上面雕刻的九条龙,也寓意了梵净山曾有“九龙山”之说。佛光外设装饰有108尊小佛。整个金身用了两百五十多公斤的黄金,宝相庄严珠胜,眼观无量大众,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说佛法,头顶佛祖舍利塔,头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宝石雕刻而成。菩萨眉心中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释迦殿、弥勒殿
释迦殿、弥勒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殿、弥勒殿释迦殿、弥勒殿位于金顶之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被人们称为“空中殿堂”。释迦殿在左,弥勒殿在右,中隔金刀峡、天桥横跨其上连接两边。上金顶先到释迦殿,过天桥再到弥勒殿。两殿构造基本一致,一间独房,均由块石垒成,面阔5.4米,进深5.55米。两殿背后各有一方不可移动巨石,释加殿后为晒经台,弥勒殿后为说法台。据《铜仁府志》载:屋顶因“风峭,不可瓦,冶以铁”。殿内原有明铸铜质释迦、弥勒佛像各1座,道光二十九年(1847年)弥勒铜像被盗,咸丰二年(1852年),又铸铜质弥勒、观音像各1尊。解放后殿堂坍塌,铜像遗失,铁瓦无存,四周只剩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三元屯,在江口县桃映乡溪口村勤嫩坡的山顶上,地势平坦、开阔,面积大,原有八个大门,现有6个村民组700多人口,距桃映乡政府驻地约10公里。三元屯根据地原系清朝民团驻地,因团首李丕基、雷州响应红号军起义而成为红号军的重要据点之一。1856年10月,红号军败于清廷三省围剿之中,根据地失陷。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三角庄,在江口县德旺乡杨柳村朝阳山的半山腰,距德旺乡政府约6公里,距县城约60公里,前有顺溪河,背靠朝阳山,与梵净山原始森林相连。清朝末年,因战祸连年,自然灾害不断,苛捐杂税不堪重负,百姓民不聊生,奋起-,此起彼伏,红号军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江口举人徐廷杰、梅济鼎、贡生夏昶、农民吴劳苟、陈福林、徐兴等人集中上五洞(铜仁)地区各族群众数千人以红布蒙头为号,于公元1855年11月7日(咸丰五年十月初二)在铜仁举行起义,称红号军。红号军因顺应民意,大得人心,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从11月到第二年2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磨湾归建旧址
磨湾归建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湾归建旧址磨湾归建旧址,在江口县城郊区磨湾村的磨湾大寨,中心点在“陈氏祠堂”,是由礼堂(正屋)、两幢厢房、大门和围墙组成的四合院。是当年红军归建时开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部署突围转战时,确定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在游击专家张振坤师长带领下,声东击西,-军队调动了10多万人围攻红十八师,红十八师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奋战、展转周旋,于1936年1月9日来到德旺乡堰边溪一带,经天堂坝、乌龟背到苗王坡宿营时,接到军团部“前往江口归建”的电令。10日,经茶寨、红石梁、官坝、苗匡至太平宿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县城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座落在县城滨江街,是原大地主杨德和家的房子,是一座4进的四合院,前面临街是一幢三间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第二进是堂屋,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三进是住房,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四进是住房,为二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1936年1月9日,红六军团在肖克、-、甘泗淇的率领下,攻占江口县城,军团部、司令部、红军医院等机关驻县城,其军团部驻大地主杨德和家,因杨德和是个开明地主,对红军比较热情友好,受到红军的优待,并在其大门上帖出“不得伤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标语。当晚,军团部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10月23日上午9时左右,50团团长郭鹏率部准备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团龙,当上到半坡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嘀嘀嗒嗒”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是红三军的号谱。郭团长立即命令司号员答号“我是50团”。号声一问一答,当号声对上后,郭鹏部便从半坡折回坝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坝溪宽敞的河坪时,两军胜利会合。50团的干战通过李达

贵州省铜仁江口县
成氏墓群
成氏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氏墓群成氏墓群为清代两广总督成世宣家族墓葬,葬于石阡城北10千米的大沙坝乡。墓计11所,分葬4个地点,风洞坡为成世宣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以细石精工雕刻花鸟人物图案,三进门牌坊,高4.5米;第二台即为细条石圈围成世宣墓,墓前一对石雕麒麟栩栩如生。牌头为成世宣父、母、弟、兄葬地,墓四所占地1000平方米,以细石铺地,石墩镶砌高约2.0米高的围墙,墓碑文或阴或阳镌刻,做工精细。该墓区尤以牌头三进门雕坊高大雄伟,双面对称雕刻着八仙人物、龙、凤、花卉等图案,通高4.8米。烟岗岭墓群,坐东向西,与成世宣墓遥遥相对,是成世宣妻妾墓地。共六所墓地

贵州省铜仁石阡县
石阡万寿宫
石阡万寿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万寿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长征路北端,在县城以内可徒步到达景点,是贵州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和旅游景点。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重修,始建万寿宫时称“豫章阖省会馆”。清雍正十三年,知府赵之垣重修,乾隆三年,知府杜理复加修葺。当时的万寿宫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格局是坐北朝南。后来经郡人左成宪等筹款,对万寿宫进行改修,其格局改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就是今天的规模,但山门的位置一直未动,山门不在中轴线上,这是石阡万寿宫与其它地方的万寿宫所不同的最大特点之一。万寿宫的三个山门巧妙地将牌

贵州省铜仁石阡县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石阡县城中心长征路东侧的天主教堂,步行可直接到达该景点,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天主教德国圣心会石阡教区本堂。规模最大时占地7000多平方米,经堂面阔一间,通面阔10.6米,通进深21.9米,高10.6米,为红军“石阡会议”旧址。神甫楼面阔6间,通面阔10.6米,进深15.1米,一楼一底,为军团总指挥部及司令部旧址。楼上3间房里的墙壁上,有红军标语18条,保存较好,修女楼曾为贺龙、-等领导人住址。石阡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两次过境,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红军第一次

贵州省铜仁石阡县
隋唐扶阳古城
隋唐扶阳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扶阳古城扶阳古县城遗址景区。“扶阳古县城遗址”位于德江县合兴乡的朝阳村,这一古文化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是我省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隋唐时期县级建制所在地。古城不光具备了很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又蕴含着四种文化:即①凝重独特的历史文化;②博大细腻的石头文化;③古朴精致的木房文化;④特色丰富的民族文化,⑤神秘悠久的皇族文化,⑥历史厚重的佛教文化。该遗址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旅游方面考量都有极高的价值,自从扶阳古城被挖掘发现后,吸引了四方来客,无不被这千年古城所折服,千年古城尊容再现后,她便成为德江县的一帧名片。

贵州省铜仁德江县
许升墓
许升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升墓许升墓位于卓林坡南麓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许升,原任明南京右卫指挥佥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征思洲,十九年(1386年)征靖洲,功升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润四月领兵开辟平溪,建卫筑城,为掌印指挥使,封镇国将军。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立墓碑,墓碑正文为“明故平溪卫指挥同知始祖镇国将军许公升墓”,左刻“公江南全椒人也,世袭南京右卫指挥,洪武十八年,从思州山同蛮,十九年,征靖州各处判蛮,功升指挥同知。二十三年闰四月初一日,领军开辟平溪,始建卫治,创筑城池,屯田世守,为平溪开创许氏始迁之祖,原葬于此。”

贵州省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
红军遗址
红军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遗址红军遗址,这里原是江西会馆,1936年1月8日,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至康东北长征经过这里,二军团直属队和五师就驻扎在朱家场街上,六师驻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当时叫覃王屯,贺龙、任弼时等军团-就住在这座会馆里,这座会馆就成了当时的临时指挥中心。红军在这里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只是惩毙了大地主郑尔昌和他的任朱家场伪区长的儿子郑道生。红军走后留下了少数伤员,其中两位不幸遇害。现改为朱家场中心小学,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还有颇为壮观的樟树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齐,树龄在百年以上,大家试试,要几个人牵起手才能抱住,另外还

贵州省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
黔中砥柱
黔中砥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中砥柱德江县城东30公里处的乌江潮砥滩边一大石礅上,横书阴刻着“黔中砥柱”四个大字。其前款为:“甲申岁孟月吉旦”,落款为:“西麓田秋题”,均为竖书。四周刻了一条单线长方形连框,形成一幅庄重的牌匾。字体全系楷书,端庄而苍劲。“黔中砥柱”题刻,为田秋现见的唯一手迹。1980年孟秋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1985年仲冬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砥社区:2007年12月,按照德江县的统一安排,潮砥镇将原青龙嘴居委会、潮砥村、陈袁村和安坝村合并组建为潮砥社区,现设社区党支部委员会1个,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2人,社区居民委员

贵州省铜仁德江县
护国禅寺
护国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

贵州省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氏宗祠位于县城振兴路,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封闭式建筑。四周围墙,中有天井、前厅、厢房等,门窗石刻造型优美,浮雕细腻入微。这里是一个石木雕刻的博物馆。严家在清代还出了个大书法家“严寅亮”,题写“颐和园”而名振海内外。

贵州省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铜仁文昌阁
铜仁文昌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位于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层,高达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征。其前身是“澄清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楼,更楼为阁,称“梓潼楼”,始供神像于内,香客进香于阁。阁建不久,因故被毁。崇祯二年,由当任印江知县史谏重修之,始名文昌阁。明末,文阁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修,再修的阁,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至清代中叶,原阁不复存在,惟有断碑残瓦等零落于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印邑,应民众之求,重修其阁。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外围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

贵州省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