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漳县石崖寺、佛归寺生态旅游园、渭源灞陵桥、定西西岩寺、五竹寺、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卧龙寺、哥舒翰纪功碑、貂蝉故里、东二十里铺墓群、辛店遗址、寺洼遗址、晋家坪遗址、巉口青烟寺、陇西文峰塔、保昌楼、李家龙宫、渭源秦长城遗址、红旗丹霞地貌、汪氏家族墓地,甘肃省定西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漳县石崖寺
漳县石崖寺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离天只有三尺三”的露骨山和风景秀丽的雷公峡景区相扮,青山绿水中的漳县石崖寺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石崖寺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周边群众淳厚朴实的民俗风情使这方土地洋溢着温馨与和谐的气息。这里的人们善于唱花儿,家家有歌手,户户有新苗,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花儿相伴,可以说花儿已渗透到了人们的心田,绽放于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农历六月六,一年一度的石崖寺花儿会便拉开了帷幕,来自汉、藏、回各民族的花儿歌手都会来到石崖寺一展歌喉,他们打着雨伞,手抚耳根,唱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歌,使这儿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沉浸在歌的海洋,展现出一番山中有歌,歌中看人的自然景观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佛归寺生态旅游园坐落在临洮城南3公里的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其山峰属岳麓山山系,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搜神记》第六卷和清代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祥异记事》里分别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长,难入临洮县城,于是南行,人们好奇追随,追至城南紫云山前,长人一晃不见踪影,追随者更为好奇,从紫云山寻找,在紫云山平台发现“长人”足印,而不见“长人”,因而认为仙归于此,从此紫云山香火不断,后在唐代建寺,名曰“佛归寺”。据《临洮县志》第五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渭源灞陵桥
渭源灞陵桥
国家旅游景区2A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腾越跨云天,岸柳朦胧锁雨烟。一泻随心古孟浪,清波渭水涌铁璇。”这是甘肃“临洮诗词》主编汪弘祺先生对家乡名桥的由衷赞美。真的,陇上廊格渭源县灞陵桥早在本世纪初就已饮誉华夏文化、建筑界、而今,她以更加婀娜本美的靓雨容姿引了中外游人竟聚焦,成为大西北上镜率最高的华夏廊桥命品。廊桥命品村肃渭源县灞陵桥,坐落于渭水源头第一城谓源县城南南河滩。该格距省城兰州仅170多km,近百年来,如飞虹似蛟龙的灞陵桥,因其足可与兆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虹桥相媲美,而电视报刊而成为渭源和陇中泥游标志。号称“渭水长虹”“渭水第一桥”的灞陵桥,距黄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定西西岩寺
定西西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西西岩寺位于甘肃安定区西岩山,始建于明代。后屡遭灾创,多次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月庵大师先后建成大雄宝殿3间,藏经楼3间,后殿5间,山门一座及僧房10余间。历10年除左右钟鼓楼外,基本恢复清同治7年(1868)及民国19年(1930年)两度被拆毁的五院规模。为弘扬佛法,函请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净土13代宗师)绘制释迦、弥陀诸佛象及观世音、文殊、地藏等菩萨形象。报国寺妙真法师亲赴宁波坡购置丈二宣纸。精工绘制18尊佛像,悬挂于金刚诸殿。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色调绚丽,五彩缤纷。请甘肃省大书法家何鸿基、金翼乾、邓宝珊、裴建准、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五竹寺
五竹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竹寺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明朝建文皇帝西逃之遗臣郭节隐居修禅的地方。旧传郭节移五彩竹于禅院,自号“五竹僧”,故山以得名。山上红岩绿筱,万松大观,石窟寺庙,傍崖而建,松林深处,六月积雪不化,故有“五竹积雪”一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游五竹寺时题联赞道:“五竹交相晖,万松成大观。”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
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简介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三十日傍晚,红军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在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全体将士高歌《国际歌》后,叶剑英、杨尚昆、邓发等领导人相继作了继续北上抗日的动员报告。联欢晚会热烈欢快,李克农、黄兴等指战员和战士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戏剧、魔术等节目。10时晚会结束。十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离开通渭城,踏上奔赴陕北的征程。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果树园,后改建为田径运动场,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卧龙寺
卧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寺为陇上名刹,地处洮河西岸,距县城10公里,是临洮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佛殿12座,佛像50余尊,总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卧龙寺佛教文化兴盛,传统庙会活动丰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已成为临洮、甘南、康乐、广河等周边地区闻名的佛教旅游胜迹。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哥舒翰纪功碑
哥舒翰纪功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哥舒翰纪功碑屹立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原有庙宇,当地人称“石碑观”),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围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全碑由巨石制成,高4.25米,宽1.84米,额高0.92米,碑正面刻有隶书碑文12行,现存60余字,字势雄健,笔力遒劲。碑额仅有“丙戌哥舒”四字可辨。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覆之,名“唐碑亭”。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貂蝉故里
貂蝉故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三国志平话》、《锦云堂·连环计》、《剧中本事》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姓任,名红昌,为临洮人。相传,我县衙下集镇中川村井任家社就是貂蝉的出生地。2010年,我县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貂蝉”、“貂蝉故里”商标,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拍摄了《貂蝉故里》电视纪录片.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东二十里铺墓群
东二十里铺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二十铺汉墓群位于龙门镇东廿铺村,南毗山岭,北临东峪沟,东西长300米,地形平坦,是汉代征西大将李仲翔的家族墓群,也是陇西李氏最早的祖坟,于195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仲翔,秦陇西狄道人,陇西李氏狄道房始祖。父李超;渔阳太守,秦时封陇西侯。仲翔,将门子弟。汉初,因多有战功,拜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羌汉争战时,在狄道川与叛羌遭遇。仲翔率军拼死力战,终因众寡悬殊,兵败身亡。仲翔为国捐躯后,汉武帝因仲翔生前战功卓著,忠心报国,赐太尉。仲翔子李伯考奔葬,“遂家焉”。从此,其子孙世代居住狄道。汉又以伯考为陇西,……李仲翔详细信息++延伸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辛店遗址
辛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商周辛店遗址位于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村和石郭家村洮河东岸二级台地上,面积11.6万平方米。属辛店文化。1924年发现。遗址分为辛店村骆驼崖与石郭家村石家坪两个片区。经钻探、发掘证实,骆驼崖为居住区,面积9600平方米;石家坪区为墓葬区,面积10.7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或黄陶为主,陶中掺入碎陶末与石英砂粒等,陶胎较为粗糙,多为手制,表面磨光,并施有一层白色或紫红色陶衣。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纹等。彩绘花纹别具一格,近似一对羊角的双勾纹与犬型纹是其重要标志。辛店遗址是辛店文化命名地,内涵丰富,保存较好,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寺洼遗址
寺洼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城北20公里,洮河西岸衙下乡衙下村。遗址的分布面积辽阔,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为“寺洼文化”的命名地。寺洼文化是黄河上游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出土陶器闻名遐迩。寺洼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并扩及陕西省千水、泾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当规模。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椁,除单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装饰品及马牛羊的骨骼。少数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车马,表明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晋家坪遗址
晋家坪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家坪遗址位于漳县新寺镇晋家坪村北6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宽带纹、曲线纹、同心圆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瓶、钵、盆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折肩罐、双耳大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晋家坪村:晋家坪村……晋家坪村详细信息++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
巉口青烟寺
巉口青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巉口青烟寺青烟寺,位于巉口镇以西三华里处,座落在莲花山麓,峰峦叠嶂,风景绮丽。每日早晨,青烟缭绕,久久不散,故曰:“巉口青烟”,为定西八景之一。考证寺内出土陶质器皿等,皆属汉代器物。可见,远在汉代这里就建有禅林寺院。又从出土佛灯(铜质)鉴定,系宋代产物。据此可断言,青烟寺建于汉,盛于宋,衰于元。明永乐年间,高僧悟瑁大师(康姓),巉口籍人,曾在此修行悟道,宏通佛理。拜崇福寺了让和尚为师,取名“也失端竹”。后“云游天下,登览三湘七泽、五岳四渎之胜”。遂智力宏通,深悟佛法。正统年间,又北走京都,正值明英宗皇帝建醮内宫。一时禅宗羽客,雾集云屯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
陇西文峰塔
陇西文峰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文峰塔位于素有“旱码头”之称的陇西县文峰镇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塔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底座直径4米,高34米的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翻瓦塔顶,填补裂缝,加铁匝4圈(1—4层),混凝土浇灌塔基。八脊攒顶,角悬风铃,塔的顶端立—钵体瓦瓶。文峰塔为待批省级保护文物。迎春堡村:迎春堡村……迎春堡村详细信息++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保昌楼
保昌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昌楼保昌楼位于陇西县渭河北岸河浦山岘口。该楼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8月18日,由巩昌知府颜士璋筹划,本地木匠莫长泰、瓦工蔡全福、画工李元等修建,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14米,一、二楼楼檐为四角形,三楼为八角攒顶式屋顶,共有廊柱32根,斗拱52朵,棂栏巧秀,飞檐翼然。为陇西北川游人入城的第一景观。该楼取名为保一方繁荣昌盛之意。保昌楼为省级保护文物。延伸阅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家龙宫李家龙宫始建于唐中叶,今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聚居地,那里曾有名叫“李家龙宫”的雄伟建筑。称其为官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巍然屹立的南大门上高悬唐玄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遒劲凝重,神采飞扬。主祭堂上悬挂“陇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渭源秦长城遗址
渭源秦长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雄浑秦长城渭源境内的秦长城,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在渭源境内,经过4个乡镇14个村,蜿蜒起伏36公里进入陇西县境。这段古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8米,每隔1里有一小烽燧,10里有一大烽燧,雄伟壮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渭源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地儿坡、樊家湾、文昌宫、秦王寺、石堡子、陈家洼、方家梁、城壕、高咀山、马家山、下盐滩、阳山等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
红旗丹霞地貌
红旗丹霞地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洮县红旗丹霞地貌,在红旗乡境内,洮河西岸,在悬崖上可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细密均匀的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红旗乡:临洮县辖乡。1950年设红旗乡,1958年并入中孚公社,1961年分设红旗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209.2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与212国道相接。辖红嘴、红旗、何家湾、上堡子、扎马圈、石家窑、漫坪、出不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汪氏家族墓地
汪氏家族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家族墓地位于甘肃省漳县城南2.5公里的徐家坪,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墓地。从公元1243年至1616年间,有汪世显及其后裔14代200余人葬此地。该墓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葬为带竖井墓道的砖构单室墓,墓室平面方或长方形,墓壁嵌有模印人物、花卉、鸟兽纹砖。随葬品丰富,以哥窑烧制的青花大碗、雕漆供桌、御赐金牌、彩陶侍俑等最为珍贵。汪氏家族墓地是甘肃省一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元、明时期家族墓地。墓葬和出土随葬品为研究元、明时期丧葬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完整资料,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社会习俗的重要文字资料。(国家文物局)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