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圣母殿、晋祠、太原龙华寺、太原白云寺、太原碑林公园、清徐文殊塔、阳曲县烈士陵园、真能和尚灵塔、古交千佛寺、娄烦古城遗址、南十方院、漫山阁、晋祠龙山滑雪场、太原双塔、献殿、太山寺、双塔烈士陵园、童子寺遗址、清徐县烈士陵园、南高庄城址,山西省太原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看点:大殿前的廊柱上有8条木雕蟠龙,造型精巧,是宋代木雕中的精品,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蟠龙。殿内还有著名的侍女像,形象生动、神情自然。这43尊造于宋代的塑像,是晋祠文物中的珍品。:经过鱼沼飞梁继续向前走,就到了圣母殿,这里是晋祠的主殿。该殿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看不到一根承重的明柱,从面使殿内的空间增大了不少,这种奇特的构筑颇为罕见。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内交通圣母殿位于太原市市内乘公交301路、302路、308路、804路、848路、856路到晋祠公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侍女像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
龙华寺位于太原市南屯村内,创建于北齐时期的龙华寺,历经1500余年的历史,是一座千年古刹,曾是晋阳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庙,也是北朝弥勒信仰在太原地区传播的重要道场。龙华寺在历史上几度更名,屡废屡兴,据《永乐大典》所收永乐《太原志.寺观》“太原县”条下记载:“龙华寺,在县北南屯村,古砖塔在焉,有宋碑文已剥落,今废”。明嘉靖、清道光等历史文献内对龙华寺均有记载。现今的龙华寺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00平方米。坐北朝南,规模宏敞,飞檐流丹,金碧辉煌,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弥勒殿(山门),左右钟鼓缕;第一进院为寺中主殿大雄宝殿,殿阔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它是全太原市有名的景点之一。此寺利用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
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两岸稻花香,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汾河东岸飘逸出浓郁的涵墨芳香--一座专门收藏和展示明清书法墨迹精品的综合性旅游景点碑林公园。碑林公园的建设,是太原市委市政府1990年、1995年为太原市民办的实事中的项目,总投资676万元,它是我省文化建设迈上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碑林公园位于汾河东岸,劲松路西,北起康乐街,南至双塔西街,迎泽大街山西国际大厦往南800米处汾河公园旁。公园占地13728m2、建筑面积4577.01m2、碑廊489.6延长米、草坪5800m2、水面1100m2,园内植物总数2134株,各类花卉
文殊塔(第五批省保)时代:唐地址: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碾底村西北约3公里简介:文殊塔位于梵宇寺北侧山岗上,是清徐梵宇寺创建以来,迄今保留唯一的建筑实物。占地面积101.40平方米,坐北朝南,石砌二层方形佛塔,下承台基二层,边宽8.5米,上有塔座,边长3.3米。塔身第一层边长3米、第二层边长2米,总高约5米。南向有龛。每层均石雕出檐,檐下枋上有石雕莲形图案,上覆二层仰莲,塔刹已毁。文殊塔为方形唐代石塔,结构形式独特,造型美观,历史悠久,在本地区数量稀少,具有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阳曲县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城西北角。为安葬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在太原市境内风格梁、虎儿梁等地的烈士,1960年春,在阳曲县城西南处修建了阳曲县烈士陵园,安葬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全国17个省、市的革命烈士1214名,其中有名烈士676名、无名烈士538名。1988年3月,徐向前元帅为陵园题词“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1995年,阳曲县委、县政府将搬迁陵园列为双拥重点工程,1998年主体工程完工并进行了搬迁。新建陵园坐北向南,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单层仿古建筑,总体布局分四个院,有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人民生活和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
真能和尚灵塔,古交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刘庄村东1公里。六角单层幢式石塔,通高3.2米。据塔碣记载,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塔基平面六边形,为束腰仰覆莲座,高0.6米,径1.2米。塔身单层,六边形,上刻造塔题记。塔檐下设仿木构椽飞、平板枋、额枋,六角攒尖顶,上承三层圆形仰莲塔刹。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邢家社乡刘庄村东1公里刘庄村:(一)概况。刘庄村位于古交大川中段,太古路横贯其中。全村下辖刘庄、郭家社、半沟村3个自然村,在册人口206户,586人,现有耕地面积为1000余亩。(二)党建情况。刘庄村党支部、村委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刹。它座落于古交市区南端,两川相夹,背山临水,左有钟楼壮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对寨亭,庙貌庄严古朴,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据寺中遗留石雕小佛和历代续修碑记推测该寺创自唐代,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补修缮。当时有大雄宝殿三楹;罗汉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门于前,各三楹,中设佛事饰以金碧旁修钟鼓二楼及乐台。扩建关帝、伽蓝、龙王、马王殿和禅房院内之讲堂、禅室、斋厅、厨传次第毕具。焚修有所,-有堂,朝钟暮鼓,声应岩谷,岿然一大招提也。千佛寺除腹地寺院外,据说西靠土山,上有七级浮屠,谷名寺
娄烦古城遗址以横贯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东侧的南川河(监河主流)为中心,古城遗址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遗址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古城遗址地面遗存物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残存城墙遗留于人工挖渠引河的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米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东端城墙约1000余米,宽3米至5米,高约4米至11米,裸露部分长87余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约0.15米;有的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窝与圆形柱洞
又名弥勒阁。北汉时已有弥勒大阁,明正德初年(公元1505年)又建高阁,以护石佛,现存大阁为1986年重建。阁倚壁而立,三层四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壮观。阁内造像分上下两层。上层坐佛一尊,高八米,足踏莲花,头顶苍天,比例和谐,衣纹流畅,容貌端庄。下层中间立十一面观音、文殊、普贤各骑青狮、白象分其左右,造型精美,技巧娴熟,为唐代雕刻艺术中的珍品。漫山阁又为天龙八景之一“佛阁停云”,古人有诗曰:“高阁灵虚拥碧云,烟林万壑望中分。乘风直上三千界,长啸犹夷帝阕间。”
晋祠龙山滑雪场为文化旅游景点。太原市晋祠龙山滑雪场位于龙山风景名胜区内,与晋祠风景区及天龙山风景区一起构成了颇具魅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春季: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夏季:屏峰黛力,松柏成荫,气候凉爽。秋季:满山林密叶茂,红叶遍山,景色宜人。冬季:银装素裹,空气清新。是距太原市最近的一家大型旅游滑雪场,自驾车者仅15分钟车程,就能转换角色,游走于城市与大自然的浪漫交替。滑雪场造雪面积为1.8万平方米,另有1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服务设施,雪场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人体质特点设计的初、中、高级雪道依山而建,总长度达500余米。使初、中级以上水平的
太原双塔位于太原市东近郊的郝庄永祚寺双塔颇有文风塔的深厚色彩,是太原城的象征和标志。双塔以其高度而言,在全国所有双塔中位居首位。双塔本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内部为空心式,可以盘旋而上。两塔对峙,并肩而立。太原双塔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地质干燥的高地,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在雷雨天就近乎绝缘体,因此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可以说,太原双塔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绝缘性
•献殿至今仍在使用,每逢重大节日,这里便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献殿位于晋祠内鱼沼飞梁的前面。这座大殿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地址:太原市晋源区039省道(晋祠路)悬瓮山麓晋祠公园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4月-10月8:00-18:00;11月-次年3月8:30-17: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晋祠景区门票内。晋祠门票:旺季95元,淡季75元。晋祠镇:太
太山寺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山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太山”之名始见于《宋书》,相传五代时刘知远招兵买马,有太山勇士石敢当袖20公斤的大铁锥应征,人莫能敌,闻名于晋阳。这里的山势突兀峥嵘,古柏苍翠欲滴,将龙泉寺裹藏在中间。据旧方志所载,龙泉寺原为道教昊天祠,始建于710年(唐景云元年),毁于金元战火,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时改为佛寺,并将附近的观音、童子等5寺并入。据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众百姓齐至太山拜佛祈雨,发现了汨汨而流的泉水,以为是虔诚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
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南巷甲字8号,始建于1954年,因毗邻“双塔”而得名。陵园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分纪念厅、墓园两大部分。纪念厅是并立的三座高大水泥结构建筑,正厅三层,仿歇山式建筑为骨灰室。厅内有高君宇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陵园墓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墓区安葬着刘天章等烈士遗骨,称“三烈士”墓。墓冢为汉白玉筑砌,呈球形。墓丘广场的对面建有用红色花岗石、汉白玉、墨玉砌成的象征世界永久和平的烈士碑。烈士墓区共2800平方米,安葬着为太原解放事业而牺牲的430名烈士,这里青松围抱,翠柏环绕,肃穆庄严。攻克双塔寺1949
童子寺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齐地址:太原市西南约25公里晋源区西镇村西北处龙山上童子寺是北朝至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明正德初年(1506年)重建,清嘉庆以后废弃。童子寺初创时期,寺院与供禅修的石窟构成一个整体,即前寺后窟的山地寺院模式。童子寺遗址坐西朝东,2002年至今曾多次发掘,揭露了整个寺院平面布局,分为南北二个部分:北部为佛阁区,南部为寺院区,寺院西面和北面为自然山体,崖壁上开凿有5个石窟。北部佛阁区为北齐创建,坐西朝东,包括佛阁与前廊、前廊北部建筑基址和南部形
清徐县烈士陵园位于清徐县清源镇平泉村、北营村之间。1948年6月17日至7月21日,为了保卫晋中麦收、解放晋中人民,徐向前率华北军区第1兵团发起晋中战役,共歼敌正规军七万余人、非正规军三万余人,俘阎锡山野战军赵承绶以下将官16人,毙敌师长以上军官9人,歼敌主力第7集团军总部及5个军部、9个师部、2个总队部,解放了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徐沟、忻县、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14座县城,为解放太原做好了充分准备。1958年,为将分散在全县各乡镇的烈士遗骸集中埋葬、供后人凭吊,始建清徐县烈士陵园,主要安葬在晋中战役中
南高庄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南高庄村上店南高庄城址占地11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及护城壕、城垛等,北城门外现存瓮城,南城门西侧有“三和长屏”石匾,题记“万历二年岁在甲戌秋八月吉日”。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宽北窄,保存基本完整。周长约2000米,厚5米,高约10米。在东、西城墙依护城河夯筑,不甚规整,分别建有5个城垛,墙体日久风化变薄,有坍塌和人工洞口;南、北城墙上各建一城门,另有北瓮城尚存。北城门和南城门均系石砌墙基,砖砌门洞。北城门高6米,宽4米,进深13米;南城门高5.4米,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