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郑州纺织工业基地、孙坡遗址、三十里铺遗址、庙沟遗址、柳沟碑刻群、后仓关帝庙、西连河遗址、郑州马庄遗址、白寨遗址、保吉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郑州地质陈列馆、郑州月季公园、郑州大学、郑州市植物园、河南省图书馆、西流湖、石佛遗址、水生张张氏祠堂,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嵩山路以西、秦岭路以东、建设路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区域,分布着郑州国棉五、六等六个棉纺织厂,占地约2.5平方公里,以棉纺织厂为中心,路北是六个厂的生产区,路南是生活区。生产区坐北面南,各厂均有大门、办公楼、车间、仓库等组成,共占地600万平方米。其中以郑棉三厂原貌保存较好。生活区主要是职工住宅及配套设施,在建设路北侧与各厂对应各建一个牌坊式大门。“一五”期间,郑州和咸阳、石家庄、北京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四大纺织工业基地”,成为郑州的支柱产业,郑州轻纺织工业城也因故而得名。50多年来,郑州纺织工业基地遗留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孙坡遗址
孙坡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坡遗址地处郑州西部的低山丘陵区,嵩山东北部延伸的余脉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呈斜坡状,遗址区相对较为平坦。北部断崖剖面发现有文化层,浅灰土,土质较松,包含物有陶片等。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黑皮蛋壳陶等;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弦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盆、瓮、鼎等遗物。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三十里铺遗址
三十里铺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里铺遗址地处郑州西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嵩山延伸的东北部地带,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红沟是须水西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荥阳豫龙镇前姚岗村南,向东经三十里铺村南、王玥村北,注入须水。在三十里铺村南红沟北岸断崖上,发现有四个灰坑。灰坑内填土为灰褐土,夹有大量的草木灰及红烧土颗粒等,土质较松,包含物有陶片等。陶片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和褐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鬲、盆、捏口罐、夹砂罐等。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庙沟遗址
庙沟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沟遗址地处郑州西部郊区的低山丘陵区,嵩山延伸的东北部地带,地势由南向北稍微倾斜。卖煤沟是发源于小马沟村西南的一条须水支流,向东向北经燕沟、桐树王、三王庄、三里庄,流经须水村东侧、北侧,成为寨沟。柳沟是一条比卖煤沟为小的须水支流,发源于桐树王村南高地,向北穿过桐村王村,至柳沟村西入须水。庙沟村位于这两条支流形成的台地上,在村北南北长700米、东西宽250米的范围南广泛发现有西周早期灰坑。在遗址北部一处废弃的取土坑暴露的断崖剖面发现有文化层分布,红褐土,夹有少量的草木灰及炭粒,土质较硬,包含物较为丰富,主要为陶片。所见遗物以陶鬲、陶盆、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柳沟碑刻群
柳沟碑刻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沟碑刻群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柳沟村西部柳沟水库西侧的溢洪道口。1958年在柳沟村西侧的须水河上修建柳沟水库,后又在水库的西侧建成溢洪道。为保护和加固溢洪道口,在柳沟村及其周边收集碑刻100余通,全部铺在溢洪道口底面及坡面上,多数正面朝下,字迹不可见。字迹可见者初步统计共12通,经多年流水风雨侵蚀,大多模糊不清。其种类繁多,有墓碑、建庙(祠)碑,重修庙(祠)碑,办学碑、地界碑等;年代最早的为“重修广口祠记”碑,清顺治5年(公元1648年)立,最晚为“重修圣贤阁碑记”碑,民国26年(公元1937年)立,从清初跨度到民国。通过该碑刻群的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后仓关帝庙
后仓关帝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仓关帝庙地处郑州西部的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关帝庙,坐北朝南,大殿三间,硬山灰瓦式建筑。大门位于中部,两侧为两个方形木窗。关帝庙现存碑刻7通,其中1通放在院内,为民国时期碑刻,上面碑额刻有“七次重修”四个大字,其余部分字迹已不清楚。另外在大门的两侧墙壁上还镶嵌着三通近方形碑刻,室内西侧墙壁上镶嵌着三通碑刻。现存七通碑刻时代分别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在大殿内侧的墙壁上,还发现有壁画,图案精美,大部分已脱落。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西连河遗址
西连河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连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西连河村北,为商代、春秋战国时期遗址。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发现的遗迹有房基、陶窑、墓葬、灰坑等。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残片、石器等遗物。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褐陶、红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素面等;器形有陶鬲、簋、豆、罐、盆、碗等。经过钻探发现文化层厚2米,土色多为黄褐色,土质较为松软,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西连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第五批河南省重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马庄遗址
郑州马庄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庄遗址位于郑州市西郊中原区须水镇马庄村东北1.5公里处。北临须水河,隔河与白砦遗址相望。遗址东西长760米,南北宽约38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以河南龙山文化为主,1965年发现。1966年初,郑州市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0平方米,清理灰坑40个、墓葬8座、圆形烧土面1处。出土陶、石、骨、蚌、角等完整或可复原器物570余件。陶器有瓮、罐、盆、碗、豆、盘、杯、甑、鼎、觚、鬶、簋、澄滤器、纺轮、杯等。纹饰以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另有指甲纹、凸弦纹、凹弦纹和镂孔等。石器有铲、斧、锛、凿、刀、镰、矛、网坠、敲砸器、弹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白寨遗址
白寨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寨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白寨村南的须水北岸,遗址东西长7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8万平方米。时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东周。遗址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小冲沟,长450米,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沟东文化层较厚,厚1.5~2米,其东南部250×120米的范围内经过取土,文化层遗留不多。沟西没有普遍文化层,其东北部的断崖上有一宽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内出花边罐、缸等陶器残片,另见一片二里岗上层陶鬲残片;中部断崖上见到一直径1米、残深0.15米的灰坑,内含较多的草木灰,另见一仰韶红陶钵残片、二里头夹砂缸残片;西北部发现一板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保吉寨
保吉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吉寨位于郑州市中原区西流湖公园内,中原西路北侧,西紧邻贾鲁河,始建于清咸丰9年(1859)。保吉寨坐落在贾鲁河东岸的一处高台地上,在南部留有一座寨门,寨门顶有“保吉寨”三个大字的石匾,周边均为寨墙,寨墙外为很深的沟壑。保吉寨整体形状依台地而建,呈不规则形。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周长约650米,面积28000平方米。自1859年建成以后,先后经历了蒋冯阎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保吉寨是郑州市目前唯一一个基本保留中原土寨风貌的村落,寨墙、寨门和原有街道布局保存完整,能够真实反映中原文化、体现百年老郑州传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阵亡将士墓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碧沙岗。1928年4月,冯玉祥为纪念在大小数百场战役中的阵亡将士,批准拨出经费13万元,在白沙岗辟地400亩,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并祠。工程由交通司令许骧云为督办并监工,落成于1928年秋。1956年,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墓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410米,面积为24.6万平方米,四周青砖高墙垒筑。墓地中部建-烈士祠,仿古建筑,占地433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廊房各7间,均高台建筑,有回廊,绿色琉璃瓦顶。后院正中为后殿,建筑形式与正殿同,殿内四壁嵌有当时军政要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1953年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月迁至郑州,1964建成投入生产。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地质陈列馆
郑州地质陈列馆

博物馆从地球演化、地质环境演化、生物演化等等方面展示给参观者们,是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有用的知识。馆里面也有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其他展览,特别是恐龙特展,尤其吸引小朋友们。景点位置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31号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月季公园
郑州月季公园

郑州月季公园位于中原区西站路与嵩山北路交叉口。园内由南向北依次为:月季栽培展示区、月季品种园、引种培育区、盆景奇石展示区、月季文化演绎区、月季树桩盆景栽植区、山水风光区、生产管理区。月季公园种有12万株不同品种的月季花,并兼种各色乔木、灌木和花草,共同构成繁花似锦的公园景观,每到春天满员月季花开,花香满溢,吸引着市民前往观赏。自2005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郑州月季展览会,让游客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月季花品种和盆栽作品等。景点位置郑州市中原区西站路80号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4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以及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郑州市植物园
郑州市植物园

郑州植物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郑州植物园工程建设于2007年9月3日开工,目前为止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3万平方米。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在西区,有岩石园、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目前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西流湖
西流湖

郑州西郊的西流湖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扬名整个郑州市。20世纪70年代,当时郑州市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王辉为了解决郑州市的严重的缺水现状,带领市民在北郊的邙山头利用学生、工人、干部、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号召人民修建的邙山提灌站利用邙山干渠把黄河水引到郑州市石佛沉沙池,经过沉淀后再引到西流湖和柿园水场和市区的金水河,西流湖就是当时的引黄入郑的配套工程之一。西流湖名字的由来现在文字档案已难查证,结合西流湖形成条件,西流湖应该是取"黄河水西流入郑"之意。景点位置河南省,郑州中原区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石佛遗址
石佛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遗址地处郑州西北部郊区的丘陵区,嵩山余脉延伸的东北部地带。遗址区地势较高,呈东高西低的缓坡状。该遗址保存较为完好,遗址区内现为农耕田。2002年,发现该遗址。2005年2月,为配合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石佛村东部进行文物调查,在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层及灰坑分布,并采集少量陶片。随后,开展局部钻探,确定遗址范围。从钻探及地面踏查了解的情况看,该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采集的陶片中以灰陶为主,绳纹、素面皆有,且有一灰陶钵口沿残片。断崖剖面发现有文化层及灰坑分布。文化层厚1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水生张张氏祠堂
水生张张氏祠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牛张张氏祠堂位于郑州市西部沟赵乡水牛张村内,东临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区)。张氏祠堂主体建筑为单檐硬山式,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通长9.76米,进深一间,通长5.79米,前出廊。檐部下有两根木柱支撑,柱头上为平板枋与大额枋呈“T”形,梁架五架梁结构,次间外筑山墙,山墙上作简单的砖雕墀头。灰色小瓦覆顶,正脊和垂脊做花脊式,正脊两端吻饰已脱落,垂脊仅一侧还留存着小兽。前檐明间为实板门,次间各置方窗,内置寿字花格窗棂。祠堂后墙正中供奉张氏始祖牌位,张氏始祖牌位由青石雕刻而成,在周边为高浮雕雕刻而成的龙形图案。张氏始祖牌位两侧为八通家谱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