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法华禅师塔、许岗古墓群、庆陵(后周世宗柴荣陵寝)、后周太祖嵩陵(郭威墓)、高拱墓、铁岭墓地、于寨遗址、古城村古城、大司遗址、新郑赵庄遗址、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陈氏三宰相墓、子产墓、王垌遗址、洪府遗址、王德用墓碑刻、高坡岩遗址、裴度墓、高辛庄遗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驮窑村。石券5孔窑洞,坐北面南3孔,坐西向东2孔。抗日战争爆发后,具有革命传统的新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春,八路军皮定钧、徐子荣部密禹新独立团在团长沈甸之率领下开赴风后岭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新郑、密县、禹县三县部分地区的抗日工作,因此抗日民主政府又称为新密禹(或密禹新)抗日中心县政府,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武装大队长马明辰。人民政权建立后,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攻辛店,打
法华禅师塔位于登封少林寺东墙外同光禅师塔东,为五代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61年)所建,是河南省仅有的两座五代塔之一,是目前嵩山地区遗存的唯一一座五代塔。该塔为四角形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6.6米,塔铭长0.5—0.7米,宽0.7米楷书,塔尖为六角攒尖式,上置石刻仰莲、相轮和宝珠。
许岗古墓群位于新郑市西南10公里许岗村东部,共4座,每座墓均由2墓道和1墓室组成。另有车马坑陪葬坑,附墓坑,杀殉坑等重要遗迹。4座墓葬,其型制、纹饰与郑韩故城出土的相同。据已掌握的资料判断,许岗4座大型古墓为战国时期的古墓。这一发现不仅为寻找韩国国君陵墓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反映奴隶主贵族宗法关系的公墓制的瓦解,家族墓地制度的形成,以国君陵墓为主体的陵寝制度的确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庆陵,为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的陵墓,陵号“庆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郭店镇陵后村陵上西侧。1963年6月20日,周世宗庆陵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
后周太祖嵩陵(郭威墓),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的陵墓——嵩陵(后周皇陵之一)。后周太祖,名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千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据《图文老郑州·老风物》文:“笔者前谒嵩陵时,正值盛夏,高大的墓冢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四周被一人多高的玉米秆所包
高拱墓俗称“阁老坟”,位于新郑市城区北阁老坟村西北约300处。北依郑韩故城,南临梳妆台。从南向北依次有石牌坊,石牌坊向北约60米,建有拱形大门楼,高约8米,门前有1对石狮。大门内为陵园,四周围墙高2.3米、厚0.6米。进大门北行56米处建有两门楼。进二门,中间修有甬道直通大殿。甬道两旁对称排列有石狮、石羊、石猴、石猪、石龟、石马、石人等组成的石刻仪仗。石人高约2米,身著皂服,手持朝笏侍立,雕工精细。后边是拜台,左右有厢房,最后是祀祠大殿。殿后60米,有上圆下方,高8米,周长95米的墓冢。冢四周有5棵柏树,意为“五龙捧寿”。现仅存墓冢。
铁岭墓地位于新郑市城区西北2.5公里的双洎河北岸,新村镇吴庄大队铁岭村自然村与冯庄自然村周围。大致呈方形,北部稍宽,南部稍窄,面积近四十万平方米。估计铁岭墓地的墓葬总数在万余座左右。2006年7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铁岭墓地进行发掘,开探方66个,发掘面积7000平方米,清理龙山、西周、唐代灰坑46个、西周房址5座、西周陶窑1座、东周墓葬301座、唐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4座、汉代水井1口,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出土各时代完整陶器400余件、铜器60余件、铁器30余件、水晶环5件、玉器100余件(片)、海贝400余枚。特别值得关注的
于寨遗址位于于寨村东北约1公里处,面积12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70年代发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1~2米,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龙山时期:鬲、盘、罐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外采集有石铲残片。二里头时期:罐、缸、甗、鬲、鼎、盆、尊等,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二里岗时期:鬲、罐、豆、盆等。殷商时期:鬲、罐、缸、鼎等,纹饰以绳纹以主;另外还采集有兽骨。于寨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村古城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内及村南部。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4年进行了初步调查。古城址为东西长方形,周长约1744米,包含有汉代器物残片。城址东北部、南部民宅占压破坏,古城内未作详细调查,遗迹分布不明。据群众平时发现的遗迹分析,生活区位于城内东部偏北,西城为屯兵处。墓地分布在古城外北部和西部,北部为贵族墓地,西部则大多葬有平民墓。从地表散存瓦片分析,此城址为汉代城址。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司遗址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大司村北,面积达12万平方米。该遗址主要包括有龙山文化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刀以及鼎、盆、罐等陶器。在遗址的中部还发现有窑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庄遗址地处郑州市南部与许昌市接壤处,新郑市梨河镇三刘行政村赵庄自然村西北约500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时代距今3万年左右。该遗址2006年发现,2009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1平方米。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分布;还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灰坑两处,出土了少量的陶片。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的西南部发现了以象头骨为中心的遗物密集区域,包括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根据埋藏情况判断,应为一处屠宰场遗址。该遗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一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晚期的活动画面遗迹。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具茨山(风后岭)主峰东崖下驼窑史家村史江水的老宅院内,建于1945年。旧址坐北向南,位居附近住宅的最高处,现存建筑均为石券窑洞,平面呈曲尺形。北崖下券三间石洞,最东部为厨房兼炊事员住宅;中间窑洞为一区区长吴建三和区干队队长马明辰住室;西端窑洞为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住室。西崖下券两间石洞,北部窑洞为区干队战士住宅,南部窑洞为警卫员及秘书吴海彦住室。旧址东部崖下现存有一眼水井,当地百姓称为“八路井”。沈旬之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独立团,在旧址东南一公里处的土门沟南四条土洞驻扎。1944年7月,我军著名将
陈氏三宰相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宰相陈村西,因陈省华为赠中书令,陈尧叟、陈尧佐皆同平章事,所以人称三宰相坟。陈氏三宰相墓区现存墓冢八座,分别为宋左谏议大夫赠中书令陈秦国公省华墓、宋同平章事枢密使赠侍中陈文忠公尧叟墓、宋同中书平章事赠司空侍中陈文惠公尧佐墓、宋天雄军节度使赠太尉陈康肃公尧咨墓、宋太子中舍陈君希古墓、宋主客员外陈君学古墓、宋陈君知节墓、宋陈君珣墓,俱在郭店镇宰相陈村。八座墓分做三区,西侧自西向东为尧叟、尧佐、尧咨的墓地。中间一区有两座墓冢,东西平列,西为希古墓,东为学古墓。偏东一区有二冢,西为知节墓,东为珣墓。在墓域东北
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和长葛市后河镇交界的陉山山顶,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50米,以红石块堆砌而成。立有“子产墓纪念”碑,墓东有子产祠。原庙与柏早毁,庙围墙基础轮廓尚存。近年,群众自发重建子产庙,坐西向东,大门三间,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坐西正殿五间,正殿内塑有子产坐像。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内修法度,外应诸侯,政绩突出,影响深远,因而他的墓葬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瞻仰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垌遗址位于新村镇王垌村北300米略偏东。王垌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垌村修建水渠对遗址进行局部破坏。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发现有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罐、盆、器盖、豆、缸等陶器残片。根据东部断崖文化层判断,厚约1~2米,文化堆积丰富,上部为耕土层,二层为扰土层,下有二里头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型有罐、盆、鬲、大口尊等,还采集有仰韶文化石铲残片。根据钻探调查,初步判断东部文化层有堆积较厚,西部较薄,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罐、罐、杯
洪府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位于新郑市东北23公里孟庄镇洪府村南200米处。1985年发现,面积约2公顷,西南略高,东北渐低。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存大量烧土块、草拌泥块和陶片。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鸭嘴形鼎足、缸、盆、钵等,还有部分彩陶,有纹饰;石器有斧、刀、铲等,亦发现个别残石磨棒。另有蚌壳、兽骨、鹿角等。此遗址还含少量裴李岗文化遗存。另据当地群众反映,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墓葬和石磨棒,推测遗址可能还有裴李岗文化因素。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德用墓位于泰山之阳荆王村东南300米,王德用墓四周为耕地。此地为王氏墓茔,王德用墓碑立于墓前,墓毁碑存。碑首阴刻篆书“精忠之碑”。石碑两通,东西排列,东侧碑高7.24米,宽1.55米,厚0.45米,为“大中祥符”年立。碑首、碑身、龟趺分为三体,倒在地下,碑身断为二截。碑首阴刻篆书“精忠之碑”。碑文风雨剥蚀,不可辨读。西侧碑高5.55米,宽1.15米,厚0.39米,为“庆历四年”碑,下有龟趺,碑首缺失。石碑风化严重,字迹模糊。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新郑市龙湖镇荆王村东南
高坡岩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25公里的龙湖镇高坡岩村南台地上。现存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25米,面积3.7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2米,采集到的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等生产工具,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釜形鼎、盆形鼎、小口尖底瓶、白衣褐彩及白衣黑彩彩陶钵、高领罐、红陶鼎、红陶盆等。在遗址断面上发现有房基,为白色料礓石夯筑,还发现墓葬、灰坑等。文化层中残存有不少红烧土块,草拌泥块等。高坡岩遗址是以仰韶文化为主的聚落遗址,延续到龙山时期。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时代延续较长,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具有一定价值。
裴度墓位于新郑市龙湖镇林锦店东南,现存墓冢高8米,周长约200米。墓前旧时立有石羊、石马、石人诸石刻。1985年在东张寨发现裴适墓志石一方,可知其子裴适也葬于同一墓域。裴度(765~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考中进士,累升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令)。元和七年(812年),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节度使田弘正归顺中央,宪宗派裴度前去抚慰,魏人欢服。朝廷倚赖,宪宗拜裴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裴度神观迈爽,操守坚正,既有功,名震四夷。及死,天下莫不思其风烈。清代郑州知州张钺谒其墓咏诗
遗址位于河湾台地上,双洎河自遗址北又折而南流,又折西南环绕遗址。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3米。遗址保存较好,地表为耕地。遗址东南部主要分布为东周文化层,西北部主要为龙山、二里头文化堆积层。二里头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尊。东周时期主要以建筑材料为主,多板瓦、桶瓦,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遗址北半部主要为龙山文化堆积层,断崖处发现烧土块堆积,厚达2米左右,南半部主要为战国时期文化堆积层,文化层中大量堆积板、筒瓦等建筑材料。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