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好玩地方必去旅游景点景区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旅游美景好玩的地方必去景点景区有名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介绍和排行榜,后士郭壁画墓、大隗洪山庙、法海寺塔、超化寺塔、超化寺下寺、郑建中烈士墓、张书印墓、郐国故城、窑沟遗址、具茨山岩画、郑州新寨遗址、沙石嘴遗址、马鞍河遗址、屏峰塔、杨岭塔、月台瓷窑遗址、马良沟遗址、养钱池冶铁遗址、补子庙遗址、米氏族谱世系碑,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十大特色景点好玩的地方

后士郭壁画墓
后士郭壁画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士郭壁画墓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大街办事处后士郭村。地面上现存4个土冢,5座汉墓。1963~1964年,发掘2座;1978年发掘1座。3座墓均坐北向南,砖石结构,形制基本相同,由斜坡墓道、圆券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南耳室、北耳室、北主室和西侧室组成。北主室前壁正中树一立柱,柱承一斗。其中,后士郭1号墓出土的陶仓楼所绘彩色收租图,描绘细致,形象生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研究汉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资料。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大隗洪山庙
大隗洪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隗洪山庙,在新密市东南20.3公里大隗镇洪山庙村,因庙祀洪山真人,故名。始建于元,明、清曾多次续修,清乾隆时期为普济观。据现存清乾隆三年旧碑记载:“洪山真人姓顾,原籍河北,出生于宋,举进士,以世乱隐居洪山,精通医术,尝奉召,医宋太后,疗兵马,投方辄愈。赐金帛不受,诏封“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卒葬洪山。元代在此建庙以示纪念。”庙座北向南,气势雄伟,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庙内现存建筑16座,房舍44间。有大殿、后殿、药王殿、祖师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组成。山门位于建筑群西北部,东西长8.6米,南北宽3.8米,高约7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架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法海寺塔
法海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建成,明末被毁。清顺治五年重修。乾隆十七年与嘉庆元年分别续修。法海寺石塔,平面方形,外檐九级,颇似楼阁,然实为“单层多檐式”塔。塔高13.08米。除塔门、栏杆与塔顶等处使用汉白玉装饰外,全塔皆以青石雕砌而成。石塔自下而上由基台、仰覆莲形基座、塔身与塔刹等部分组成。下层塔身分上下两段,中以平石区隔,下段正面设方门,内为八角形塔心室。塔身上端,在突出壁外的栏额上置四铺作斗拱,其上便是由撩檐枋、椽子、飞子和龙头垂脊、瓦拢构成的第一层塔檐。再上,是二层塔壁,正侧面均有券门一个,门高27厘米、宽24厘米、深10厘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超化寺塔
超化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超化寺塔位于超化村塔坡。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为超化寺中寺舍利塔,方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30余米。“文革”中被拆毁,现仅存塔基。超化寺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共分上、中、下三寺。上寺在超化二层寨,中寺位于超化塔坡,下寺位于超化街北,以下寺最大。其中下寺,又名“金钟寺”,现有房屋14所。超化寺在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南到三门沟,北到石羊岗,周围达10余公里。僧侣在2000人以上。历代不少名人履履相接,题咏甚多。超化寺塔塔基南北长7米,东西宽7.1米。壁厚2.1米。砖长40厘米、宽17厘米,质地坚硬细腻,经千余年风雨侵蚀仍坚实完好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超化寺下寺
超化寺下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洧水河南岸。始建于隋开皇元年,占地面积7140平方米,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称。超化寺分上、中、下三座寺院,上寺在超化小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唐代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最为鼎盛,曾有僧侣约两千余人。后渐衰,宋、明、清虽屡经修葺,但规模远不如前。民国九年(1920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遭破坏,唯下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壮观。下寺,又名“金钟寺”,位于超化街南,规模最大,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12所40余间,沿中轴线共有四进院,依次建有山门、二门,毗卢殿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郑建中烈士墓
郑建中烈士墓

郑建中烈士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镇芦沟村。1980年8月,由家人从长葛阎楼将郑建中烈士墓迁回新密市岳村镇芦沟村现址。郑建中,原名郑成勋,字振亚,密县岳村乡芦沟村东村人。1916年3月14日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动靠近党组织,并积极工作。1936年,河南遭遇大旱。秋季颗粒无收。这一年冬天,郑建中和密县二区共产党员阎凤万、申大良及农会骨干王来宾、何池等人商定,利用农会发动群众,借国民党欺骗人民的所谓救灾条款《富户贷于贫民粮食暂行办法》,争取斗争的合法性,团结起来向地主强行借粮。经过10多天的组织发动,2月2


张书印墓
张书印墓

张书印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苟堂镇进化村。原位于村北,1974年因修建地方铁路,将墓地迁于村东岗(现址)。张书印,字信符,新密市大隗镇进化村人。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21年考入开封甲种商业学校。1923年2月受党的指派参加“二七”大-。1924年创办密县平民教育促进会,任主任委员,同年创办进化村小学。1925年陪同李大钊到荥密视察农-动开展情况。1926年春,在平民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成立密县进化村第一农民协会,组织“密县青年学社”,出版《密县青年》等进步刊物。同年9月,张书印参加冯玉祥在开封举办的河南省党务训练班,加入国民党。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窑沟遗址
窑沟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沟瓷窑遗址位于大隗镇西南约3公里处,南距禹州扒村窑约18公里。是中国北方地区宋、金时代的一座十分重要的窑场。新密窑沟窑之产品胎土较为细腻,胎色可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青灰色,北宋产品接近于新密西关窑;金代产品接近于禹州扒村窑和磁县观台窑。而其大部分胎色偏于米黄色,这是由于烧造时火温稍低所致。在窑址遗存中其米黄色胎占总量的60~70%。唯黑釉类产品胎骨致密,均能呈青灰色。部分产品的釉和化妆土可达到扒村窑“白如脂,黑如漆”的程度。而多数产品外观上略呈黄色,其黑花往往黑中泛灰,或者发色金黄。纹饰及艺术风格上新密窑沟窑产品北宋部分总体上略逊于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具茨山岩画
具茨山岩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茨山岩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许昌市交界处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与禹州市四县级交接处,具茨山岩画在新密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苟堂镇最南端范堂沟村和槐树岭村的石牛山和大鸿山上。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600米,分布范围较广泛。存量达3000多处,郑州市界内新郑发现200余处,新密30余处。具茨山岩画1988年被发现并引起重视。岩画多呈沟槽、凹穴、网格状,圆点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用坚硬的打击石器或金属工具制成。另外,在石牛山和大鸿山顶均有古寨存在,寨周围及寨内为岩画分布集中区域。在调查中新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郑州新寨遗址
郑州新寨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新密市城东23公里处刘寨乡新寨村。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北部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中部和南部为二里头文化遗存。1979年3~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该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龙山文化窖穴有圆形、椭圆形和袋形三种,直径为2~3米,深为0.9~1.8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深腹罐、鼎、甑、盆、碗等;石器较少,仅有刀、锛和石镞等。二里头文化的窖穴有圆形和袋状两种,圆形较小,直径约1.3~1.7米;袋状较大,直径2.7~2.95米。墓葬多为瓮棺葬,内葬一个不足周岁的婴儿。出土遗物以陶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沙石嘴遗址
沙石嘴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石嘴遗址位于新密市城东约20公里岳村乡苇园村南侧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遗址西、北两面临河。地表和沟壕断崖上暴露出堆积很厚的文化层。遗物中生产工具有石铲、石斧、石刀等,从器物的形制、纹饰特点看,属仰韶文化遗存。在仰韶文化层之上还叠压有龙山早期文化层,下部及河岸上还有宋代采煤矿井遗存。沙石嘴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马鞍河遗址
马鞍河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河遗址,位于新密市城区西约2公里马鞍河村西侧朱家沟西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2~2米,遗迹和遗物相当丰富,从遗址四周断崖上看,东部和南部有草拌泥筑成的房基和大面积红烧土层,为居住区。北部发现较多的人骨,是墓葬区。还发现瓮棺墓一座,并出土彩陶、灰陶瓮棺各1个。在遗址区域内采集到的陶器有鼎、深腹罐、盆、钵、尖底瓶和缸等。从遗址出土的房基、陶器和墓葬等遗迹、遗物看,属仰韶文化早期遗存。马鞍河遗址面积较大,遗迹、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屏峰塔
屏峰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峰塔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区青屏山顶西侧。清顺治十年(1653年),知县李鹏鸣始建,咸丰元年(1851年)知县张廷玺、王绶林重修。屏峰塔,又名文峰塔,塔高9层,高19.045米。塔身为青砖垒砌,每层有六角形密檐式的叠涩层,微微向外展出。塔基呈3.25米的正方形。高0.9米,塔身最下层与塔基为青石垒砌。塔顶有铁铸宝葫芦形塔刹。塔身中、下部有塔铭,铭文曰“屏峰塔”三个楷书大字和建造年月。屏峰塔为新密市城区标志性建筑,是新密市仅存的两座塔之一,对研究新密的历史原貌和清代筑塔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杨岭塔
杨岭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岭塔位于新密市城区西南6公里平陌镇崔沟村西杨岭上。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三月,知县杨泰起建该塔。砖砌方形,塔刹为青石凿造,高15米,底边长3.3米,共7层,每层之间有砖砌叠涩沿,第七层中空,四面有半圆式劵门,门上均有砖雕四个大字。青石质基座略宽于一层塔体,高0.8米。塔身南中部有密县知县杨泰起题诗石碣一方,诗曰:“三峰鼎峙透,青霄水带山,环佳气饶维,岳嵩高垂荫”。杨岭塔保存十分完整,造型古朴大方,纪年明确,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及塔式建筑具有较高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月台瓷窑遗址
月台瓷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文化层厚度为0.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马良沟遗址
马良沟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良沟遗址位于新密市城东15公里来集乡马良沟村。遗址东临如堂庙河,西临瓦窑沟河,处于这两条小河的中间地带,高出河床约60米。遗址南北长224米,东西宽57米,面积约1.28万平方米。遗址发现于1978年。马良沟遗址时代经测定距今6852±100年。1979年5月,原开封地区文管会和密县文管会进行试掘,揭露面积80平方米,文化层厚0.65~0.7米,清理灰坑2个。灰坑呈圆形,出土陶器主要是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还有少许灰陶。器形有罐、碗、三足钵、双耳壶等。其中一件三足钵底部钻孔,多者7孔。马良沟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中原地区史前人类活动提供了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养钱池冶铁遗址
养钱池冶铁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养钱池冶铁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养钱池村,遗址地处沁水河两岸的一道横沟中,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遗址范围内发现大量的冶铁矿渣、坩锅及少量钱范,同时还发现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字样方孔钱币。养钱池遗址是一处宋代冶铁遗址。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堆积较厚,出土文物丰富,为研究我国冶铁技术和货币铸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补子庙遗址
补子庙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补子庙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潭村湾村西北的绥水河北岸。补国城位于遗址中心,明、清时期在原城址四周筑有夯土寨墙,名曰龙山寨,因寨内有补子庙,故名。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遗址地表、文化层及灰坑中保存有石器、陶器残片等遗物。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城墙保存完整,对于研究仰韶时期文化及筑城技术具有一定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米氏族谱世系碑
米氏族谱世系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氏祖谱世系碑位于新密市米村镇米村街东北100米。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四日刻立。碑文楷书,600余字,主要记述米氏家族历史渊源和世系。米氏以国为姓,源于西域米国,明初从山西泽州迁至密县,米村之名由此而来。米氏祖谱世系碑,保存完整,对于研究明代迁民政策以及米氏家族的迁徙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